红柳湾是个靠边境口岸兴起的小镇,街上大多是拉货的卡车和穿迷彩服的边防军。林砚找到当地派出所,所长老王是个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一听说要抓“红衣女尸案”的凶手,立刻翻出最近的登记本:“昨天上午,有个江苏牌照的解放货车来镇上的国营加油站加油,司机留的名字就是周明,说要去前面的塔克什肯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林砚心里一紧,那是中哈边境的重要通道,一旦让周明从那里越境,再抓他就难了。
“不过他没走主路。”老王指着地图上一条虚线,“加油站的老张说,周明问过‘有没有近路去口岸’,老张跟他说过一条穿沙漠的小路,能省两个小时,但那路没标记,还得找对水源,不然容易陷在里面。”
“水源?”林砚眼睛一亮,立刻想起之前的侧写——凶手作案后需要清理现场,且长途跑沙漠必须补水,“老张有没有说那处水源在哪?”
小主,
“说是在沙漠里的一棵老沙棘树下,有个天然积水坑,当地人都知道,但外人很难找。”老王叹了口气,“现在这季节,沙漠里白天能到四十度,晚上能降到零度,要是找不到水源,人撑不过半天。”
林砚当机立断:“李队,我们跟老张去加油站,问问周明的具体去向;苏法医,你跟派出所的同志准备水和干粮,再借两辆摩托车——沙漠里汽车开不了,只能靠摩托代步。”
国营加油站就在小镇边缘,加油机还是手动的,老板老张正蹲在门口抽烟。一提起周明,老张就皱起了眉:“那小子看着就不对劲,加完油还跟我要了个水桶,说‘怕路上没水喝’,我当时就觉得怪,这季节沙漠里哪有那么缺水?”他指了指东边的沙漠,“他走的时候是昨天下午三点,车头朝东,应该是往老沙棘树的方向去了。”
林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黄沙尽头隐约能看到几点灰绿色的影子——那是沙漠里稀有的沙棘丛。“走!”他转身跨上摩托车,李建国紧随其后,苏晓则把装满水和干粮的背包甩到背上,手里还提着法医箱,“我们争取在天黑前找到水源,周明肯定会在那里停留!”
摩托车在沙丘间颠簸,车轮碾过沙子的声音格外刺耳。太阳渐渐西斜,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空气里的温度也开始下降。林砚盯着前方的沙棘丛,突然抬手示意停车:“你们看,那是不是车轮印?”
众人凑近一看,沙地上果然有两道清晰的车辙,轮胎纹路与解放货车的型号完全吻合,而且印子还很新,应该是昨天留下的。“顺着车辙走!”李建国拧动车把,摩托车重新启动。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一棵粗壮的老沙棘树出现在眼前,树下果然有个半米宽的积水坑,水面上漂浮着几片枯叶。林砚刚想下车,就被苏晓拉住:“等等,你看坑边的脚印!”
沙地上有一串男人的脚印,尺码与周明档案里记录的42码完全一致,而且脚印旁边还散落着几片红色的布料——苏晓蹲下身,用镊子夹起一片布料,对着夕阳看了看:“是化纤材质,跟受害者穿的红衣布料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