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盯着放大镜,慢慢转动滚轴,过了大概一分钟,他突然停下动作:“有了!虽然只有半枚指纹,但能看到关键特征——食指,弓型纹,而且在纹路中间有个明显的断点,应该是凶手之前受伤留下的。”
王科长赶紧凑过来,果然看到放大镜里有一道细小的断点,他立刻转身从铁柜里抱出一摞厚厚的指纹卡:“这些是安徽警方上周邮寄过来的,都是他们辖区有前科的长途货车司机的指纹,咱们现在就比对!”
80年代没有电子指纹库,所有指纹卡都要按“斗型纹、弓型纹、箕型纹”分类,再一张张比对关键特征。林砚和技术科的警员们分工合作,王科长负责筛选弓型纹的指纹卡,小张负责记录有断点的卡片,林砚则用仪器仔细核对每一张可疑的卡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太阳渐渐西斜,技术室里只剩下翻纸的“沙沙”声和仪器轻微的电流声。林砚的眼睛盯着放大镜,看久了有些发酸,他揉了揉眼睛,拿起下一张指纹卡——卡片右上角写着“周铁牛,38岁,皖北市人,1980年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两年,职业:长途货车司机”。
他将卡片放在仪器上,刚调整好焦距,心脏突然猛地一跳——卡片上的食指指纹,不仅是弓型纹,在纹路中间,赫然有一个和皮屑指纹一模一样的断点!
“王科长,你快来看!”林砚的声音有些发颤。
王科长跑过来,盯着放大镜看了半天,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对!就是这枚!断点的位置、形状都一模一样!这周铁牛有重大嫌疑!”
小张立刻拿起电话,想给安徽警方打长途,但拨了好几次都没接通——当时长途电话需要通过总机转接,赶上高峰期,往往要等半个多小时。林砚索性拿起笔,快速写下周铁牛的信息,递给小张:“你现在就去邮局,给安徽警方发加急电报,让他们立刻核查周铁牛的行踪,特别是案发时间段,他有没有去过河南、江苏、安徽的案发地。”
小张接过纸条,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技术室里,王科长看着仪器上的指纹,感慨地说:“以前咱们跨省查案,光比对指纹就要半个月,现在有了这仪器,一天就有突破,还是你们年轻人有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砚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电话,想给苏晓打个电话报喜。电话接通后,总机转接了好一会儿,才传来苏晓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林砚?是不是有进展了?”
“嗯,提取到凶手的半枚指纹,比对上了安徽警方的一个前科人员,叫周铁牛,是长途货车司机。”林砚的声音里难掩兴奋,“你那边怎么样?伤口恢复得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