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提出颅像复原思路

“可张教授能来吗?”苏晓还是有些犹豫,“咱们这只是个地级市的普通命案,省厅的专家平时都忙大案要案,未必会分心管这个。”

林砚没说话,转身走到桌前,拿起笔开始写。他先把案件的基本情况写清楚——死者身份不明、尸源排查困难、案件影响恶劣,接着详细说明颅像复原的必要性,甚至把书中的关键理论和张教授的论文观点都简要列了出来,最后还附上了自己测量的颅骨数据:颅长18.2厘米,颅宽14.5厘米,眉弓指数……

“我写封申请,你帮我补充尸检方面的专业数据,咱们一起找李队。”林砚边写边说,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就算只有一成希望,也得试试。死者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躺着,她的家人说不定还在到处找她。”

苏晓看着林砚专注的侧脸,心里那点犹豫渐渐散了。她拿起笔,快速在申请后面补充了尸检细节,甚至还画了一张简单的颅骨正面图,标注出关键特征点。

两人拿着申请找到李建国时,老队长正在办公室里对着失踪人口档案发愁,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半缸烟蒂。

“李队,我们有个想法,或许能确定死者身份。”林砚把申请递过去。

李建国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接过申请,皱着眉读了起来。当看到“颅像复原”四个字时,他停下了,抬头看向林砚:“小林,你说的这个……靠谱吗?我怎么从没听过这法子?”

“是有点新颖,但不是凭空想的。”林砚赶紧解释,“省厅的张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有过相关研究。而且死者现在除了颅骨,没有任何身份线索,常规排查太慢了,咱们耗不起。”

“科专家哪那么好请?”李建国把申请放在桌上,手指敲了敲纸面,“去年城西那起碎尸案,想请省厅的痕迹专家来,等了半个月才来,结果线索都断了。咱们这案子,人家未必当回事。”

“所以才要写这个申请,把案件的难度和咱们的诚意都写清楚。”林砚往前递了递那本《刑侦人类学》,“您看,这是专业书籍里的方法,不是我瞎琢磨的。只要张教授能来,哪怕只给个初步复原图,咱们拿着图去排查失踪人口,也比现在大海捞针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