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万骁的父母有些手足无措,面前的餐具都认不全,好在有林万骁一位机灵的堂弟在一旁低声照应。他们看着眼前这一切,看着那些只在电视上见过名字的大人物的“代表”们和颜悦色地对自己儿子说话,只觉得像在做梦。林父紧紧攥着妻子的手,喃喃道:“骁娃子……这是真出息了。”
一个半小时,宴席结束。客人相继告辞,言语间满是祝福。留下的,是几个薄薄的信封,和背后沉甸甸的意味。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林万骁轻轻握了握夏宁宁的手。北京的这一场,是仪式,是格局,是无声的宣告。结束了。
三天后,正月十一,杨家庄。年味已淡。
村东头林家的院子,足足摆了八桌。大红的喜字贴满了门窗,院子里支起土灶,请来的乡厨挥动着大铁锅,火光熊熊,香气四溢。用的是本地产的粮食酒,醇烈够劲。菜是实打实的硬菜:整鸡整鱼、大块的红烧肉、堆尖的炒货、自家做的豆腐丸子。
这里的气氛,与北京截然不同。
“万骁镇长!哦不,现在得叫林处长!恭喜恭喜!” 青桥镇的老书记周正阳嗓门最大,带着几个还在任的镇党委委员,提着好几箱酒,“咱青桥的姑爷,必须喝好!”
王德标、陈亮等老部下围上来,嘻嘻哈哈地敬酒,言语间更显亲昵。“领导,啥时候回青桥看看?新修的柏油路,敞亮!” “就是,大家伙都可想你了!”
党校的同学来了几位,相对矜持些,但入了乡随俗,很快也被热闹的氛围感染,说着“林处这回是事业家庭双丰收,步子迈得稳当!”
省纪委的同事也来了几个,多是年轻些、与林万骁私交不错的。他们看着这喧闹的乡村喜宴,觉得新鲜又放松,调侃道:“林主任,你这算是‘深入基层’办婚礼啊!”
林万骁换上了一身中式礼服,笑容也比在北京时舒展许多。他端着酒杯,来者不拒,酒到杯干,引得阵阵叫好。夏宁宁也换上了较为轻便的红色锦缎旗袍,跟在林万骁身边,学着用不太熟练的方言回应着乡亲们的祝福,被一群大娘大婶拉着夸“新娘子真俊”、“万骁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