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吉大社因此被视为倭国“开国”的精神原点,这属于倭国人海洋文明的象征。
住吉祭的“夏越祓”仪式,通过神舆巡游净化污秽,体现了神道“秽多则灾,净则福至”的理念。
这种对“净化”的执着,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渗透到倭国人的日常生活。
正月的大扫除、茶道中的“清寂”,等等行为,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在倭国人的心中,有着进化和重生的哲学意义。
尽管住吉大社保留了千年传统,但其信仰实践,始终与时俱进。
现代信众通过“四十八辰参拜”也就是四年内参拜48次,等新形式表达虔诚。
社内的招福猫、护身符等文创产品,也吸引了年轻群体。
这种“守正创新”的姿态,使住吉大社在当代社会,依然充满活力。
这种情况,体现了倭国人在这方面,做到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住吉大社不仅是供奉神灵的场所,更是一部活着的倭国文明史。
从古代商船队的祈祷,到现代都市人的心灵寄托。
从皇室祭祀的庄严,到市井节庆的喧嚣。
它承载着倭国人对海洋的敬畏、对国家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
当新年的钟声,在大阪湾回荡,200万参拜者的脚步声,与海浪声交织。
这或许就是住吉三神信仰最生动的注脚,在传承中坚守,在开拓中新生。
正是因为这一处地方的重要性,陈坤才会将目光看向了这里。
他要利用鹦鹉螺的能力,一点一点的,把倭国人心中的信仰敲碎。
就像小犬蠢一郎,在2001年所提出的,针对华夏的手段一样。
只有打碎他们的信仰,让他们的人民成为一盘散沙,让他们所有人一个个都自私自利。
让整个社会没有了同情心,没有了怜悯之心,没有了爱心。
让各种各样美好的品德,全部消失殆尽,那么这一个民族,离彻底消亡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