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级潜艇采用斯特林发动机技术,是现在倭国最先进的水下作战平台。
这个造船厂还参与了“太刀风”级驱逐舰和早期“宙斯盾”驱逐舰的技术研发,为后续“金刚”级服役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海上自卫队,建造潜艇救援船,以及各种各样的辅助船只。
三菱重工在民用领域,同样也会承接油轮,散货船等商船订单。
但受1970年代石油危机影响,民用业务占比已从1960年代的主导地位降至约11%。
依托二建工厂的技术积累,这个造船厂,已经开始涉足核反应堆部件生产,但大规模核电业务尚未全面展开。
三菱重工作为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神户造船厂的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国防订单和技术带动上。
就光今年,三菱重工从倭国防卫厅,获得的军需订单总额为2059亿日元。
占今年倭国国防预算的18.5%,其中神户造船厂承担的舰艇建造是核心部分。
以“夕潮”级潜艇为例,单艘造价约200亿日元,今年就同时进行多艘潜艇的建造,直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特种钢材,电子设备的产值。
潜艇降噪技术,燃气轮机研发等军工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转化,直接就推动商船动力系统的升级。
神户造船厂的存在,支撑了倭国船舶工业的整体竞争力,80年代倭国仍占据全球商船订单量的30%以上。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光三菱重工这一家造船厂,就带动了许多就业和税收。
直接雇佣数千名高技能工人,并带动周边配套企业的三菱电机,川崎重工的就业。
三菱重工作为兵库县的支柱企业,其税收贡献对地方经济至关重要。
83年正值冷战高峰期,倭国在漂亮国支持下,加速扩充海上力量。
神户造船厂作为“寓军于民”的典型代表,既承担国防任务,又通过民用业务维持技术能力。
其建造的“夕潮”级潜艇,采用模块化设计,部分技术源自商船建造经验。
同时为后续“亲潮”级,“苍龙”级潜艇的研发积累了数据。
此外,三菱重工在80年代,还积极拓展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