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神宫是一个庞大的神社复合体,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皇大神宫,也叫做内宫,供奉天照大御神。
第二个部分是丰受大神宫,也叫做外宫,供奉丰受大御神。
除了这两座核心神宫,还有14座别宫等附属神社。
在“式年迁宫”时,内宫、外宫以及这14座别宫,总共约65栋建筑会一起被重建。
所以,严格来说,并不是有59座完整的神宫立在那里,而是同一组神宫,在相邻的两块土地上循环重建。
伊势神宫为内宫和外宫都各自准备了两块面积、格局完全相同的用地,被称为正殿用地和迁宫用地,它们就像两个交替使用的舞台。
在第20年时,先在空的“迁宫用地”上,用全新的木材,按照完全相同的设计、传统的“神明造”建筑技法,建造一座全新的神宫。
新神宫建成后,会举行一系列最神圣、最秘密的仪式,其中最核心的是迁御之仪。
这个仪式在深夜举行,将天照大御神的“神体”,象征神灵的圣物,从旧的“正殿”小心翼翼地、神圣地移动到新的“正殿”中。
神灵迁移完毕后,旧的神宫才正式完成其使命,变得“空”了。
旧的神宫建筑被小心地拆卸,拆卸下来的、仍然完好的木材,会被用于神宫境内其他较小建筑的建造或修复。
这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循环和资源的尊重。
一部分木材会用来制作成特殊的护身符,在神宫内授予前来参拜的信众。
这些护身符,因为曾是神灵居所的一部分而备受珍视。
最重要的处理方式是,将旧正殿的木材,分发给倭国全国各地的神社,用于他们建造或修复自己的神殿。
这使得伊势神宫的“神力”和神圣性得以遍布全国。
空的旧正殿用地,并不会立即用于下一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