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就是粮食供应,城市居民凭“粮票”购买粮食,而粮票的发放又与户口挂钩。”
“农村户口的孩子,没有城市的粮票,连基本吃饭都成问题,但价格双轨制解决了这个问题。”
“允许农村户口的人,无需粮票就可以高价购买到一些粮食,让他们可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只不过所要花费的生活成本开支,比城市户口高出了许多。”
“另外的一些福利就是住房、医疗等,所有这些社会福利都是基于户籍制度分配的。”
“所以如果你们非要在大连市这边定居,又无法解决农转非的问题。”
“原则上连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难以搞定,农村户口的孩子是无法进入大连市区的公立学校系统就读。”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现实操作中,仍有极少数非常狭窄的途径可以尝试。”
“最正式、最有效的途径,当然就是“农转非”与投靠。”
“这是唯一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但条件极其苛刻。”
“需要父母一方是城市职工,如果孩子父亲或母亲,是拥有大连市非农业户口的职工,可以通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尝试将孩子的户口迁入城市,但这成功率很低,排队时间很长。”
“还有一些特殊政策照顾,那就是父母是因公牺牲的军人、烈士等,其子女可以得到政策照顾,办理“农转非”并入学。”
“我看你们一家,并没有符合以上这个条件,那就只有走那一条极具特色的途径,缴纳“借读费”。”
“农村孩子的家庭,通过某种关系,找到一所愿意接收的学校,学校以“赞助费”或“借读费”的名义,收取一笔高昂的费用,从而允许孩子在校读书。”
“虽然这种做法非常罕见且不正规,它严重依赖于强大的人脉关系。”
“需要找到同意的学校和教育局领导和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费用对普通农民家庭是天价,所以这扇“后门”只对极少数人敞开。”
“还有一个非正式的途径,如果你们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又拿不出这一些赞助费和借读费,可以选择短期“借读”。”
“通过城里的亲戚朋友关系,暂时将孩子寄养在对方家中。”
“并由对方出面,以“照看”为由,请求附近的小学通融,让孩子临时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