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江湾新春的开江渔汛与年鉴启航

小主,

上午九点整,老张吹响了比赛开始的哨声。钓友们纷纷走到自己的钓位,开始准备钓具。小满和陈守义分到了相邻的钓位,他拿出新做的芦苇浮漂,按照年鉴里写的 “开江鱼调漂法”,把浮漂调整到露出两目 —— 开江鱼在水底活动,浮漂露出两目能更清晰地观察咬钩信号。“爷爷,您看我调的漂对不对?” 他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

“对,” 陈守义点点头,帮他调整鱼线长度,“开江鱼多在水底淤泥层觅食,鱼线要刚好能触到泥面,别太长也别太短,不然钓不到。”

小满笑着点点头,捏起一点红虫酒米饵料,轻轻挂在鱼钩上,然后将钩饵慢慢放进水里。他握着鱼竿,眼睛紧紧盯着芦苇浮漂,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 —— 开江鱼咬钩慢,得有耐心等。

“别急,开江鱼要等十分钟才会进窝,” 李师傅在旁边轻声提醒,“浮漂要是轻轻往上顶,就是鱼在试探,再等两秒,浮漂往下沉就是咬钩了。”

果然,过了约莫十二分钟,小满的芦苇浮漂突然轻轻往上顶了顶。他屏住呼吸,手指更紧地握住竿柄,心里怦怦直跳 —— 这是比赛开始后的第一个鱼讯,也是他用新浮漂钓开江鱼的第一竿,既紧张又兴奋。

又过了三秒钟,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沉下去了一目。“提竿!” 陈守义低喝一声。

小满反应迅速,手腕轻扬,鱼竿弯起一道柔和的弧线,一条银闪闪的开江鲫被钓出水面,鳃边还挂着一丝红虫。“钓上来了!爷爷,我钓上开江第一鱼了!” 少年高兴得跳起来,差点滑倒,老张赶紧扶住他。

“这条有六两多,” 李师傅接过鱼,放在电子秤上,“开江鲫这么肥,少见,是好兆头!”

周围的钓友们纷纷围过来,新钓友们更是凑到小满身边,问他调漂的技巧、饵料的配比。小满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拿起鱼竿,给大家演示如何判断鱼星、如何掌握提竿时机,像个小老师一样。陈守义站在旁边看着,眼里满是欣慰 —— 这孩子不仅自己钓技进步快,还能把技巧清晰地分享给别人,比自己当年强多了。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浅滩上不时传来欢呼声。陈守义用红虫逗钓钓上一条一斤多的鲤鱼,是今天最大的收获;老张钓上了两条三斤多的草鱼,还钓上了一条翘嘴;李师傅钓上了十几条开江鲫,条条都很肥硕,他说要带回家给小孙女熬鱼汤;王师傅和赵叔也各钓上了一条草鱼,虽然比陈守义钓的小,却也很开心;小林和小周这些年轻钓友也有收获,各钓上了几条开江鲫,脸上满是成就感。

最让人惊喜的是几个跟着家长来的孩子,在小满的指导下,也各钓上了一条小鲫鱼,孩子们拿着鱼,兴奋地跑向家长,举着鱼竿炫耀,引得大家阵阵欢笑。“小满这孩子,不仅会教大人,还会教孩子,真是咱们江湾的‘小钓王’!” 王奶奶笑着说,手里还拿着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

中午十二点,比赛结束,开始统计成绩。最终,陈守义以总重量 5.2 千克获得一等奖,老张以 4.8 千克获得二等奖,李师傅以 4.5 千克获得三等奖。颁奖仪式上,小满把三本装订好的《江湾钓鱼年鉴》作为奖品,递给三位长辈:“这是咱们的第一本年鉴,以后每年都要更新,记录咱们江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