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义看着小满的画,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不仅钓鱼技术进步了,还懂得总结经验,把每次钓鱼的收获都记下来,这种认真的态度,比钓上多少鱼都让他开心。
下午一点,四人收拾好东西,往水库北岸的柳树林走。北岸的柳树林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斑驳的光点;柳树枝垂在水面上,偶尔有叶子掉进水里,引得小鱼前来啄食;浅滩上的水很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偶尔有草鱼在石缝间游动。
“咱们就在这儿打窝,” 老张放下钓包,“用柳树叶和麦粒混合,草鱼喜欢吃新鲜的柳树叶,再加上麦粒的香味,肯定能引鱼过来。”
李师傅和小满负责采摘柳树叶,陈守义和老张则负责打窝。小满摘下几片新鲜的柳树叶,用手揉碎,和麦粒混合在一起,然后撒进窝里:“这样香味更浓,草鱼肯定会来。”
准备妥当后,四人开始抛竿。小满握着长竿,把钩饵轻轻抛进窝里,然后耐心地等待着。没过多久,他的浮漂突然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一沉。“提竿!” 小满大喊一声,双手握着竿柄往上一扬 —— 鱼竿弯成了一道弧线,一条两斤多的草鱼被钓了上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满越来越厉害了,” 李师傅笑着说,“现在不用我们指导,自己就能钓上鱼了。”
小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记录鱼情。下午的时光过得很快,四人又钓上了不少鱼,直到傍晚时分,才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回去的路上,小满坐在公交车上,还在兴奋地聊着今天的钓鱼经历,手里的 “鱼情记录表” 都快写满了。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坐在旁边,听着少年的话,脸上满是笑容。
回到小区,四人把渔获分了分,小满把自己钓的大草鱼给了王奶奶一条,还把 “鱼情记录表” 给她看,讲今天在水库钓鱼的趣事。王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要给小满做红烧草鱼,让他明天来家里吃。
晚上,陈守义家里飘起了红烧草鱼的香味。老伴把小满钓的大草鱼做成了红烧草鱼,还熬了鲫鱼汤,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着鲜美的鱼肉,聊着今天的水库之行,其乐融融。
“爷爷,下次咱们还去水库钓鱼好不好?” 小满一边吃着鱼肉,一边问道,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 陈守义点点头,“等过段时间,咱们去水库的南岸,那里有片芦苇荡,听说有很多大鲤鱼。”
小满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拿出画夹,在上面写道:“下次目标:水库南岸芦苇荡,钓大鲤鱼!”
夜深了,陈守义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湾,心里满是幸福。他想起今天在水库的点点滴滴,想起小满兴奋的样子,想起老张和李师傅的笑容,突然觉得,钓鱼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传承 —— 传承着技巧,传承着情谊,传承着对生活的热爱。
而江湾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情的土地上,陈守义、小满、老张和李师傅,还有更多热爱钓鱼的人,会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钓鱼故事,让这份传承和情谊,像江湾的流水一样,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