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江湾盛夏的渔趣与成长

两人背着钓包,提着活鱼桶和保温箱,慢慢往家走。夜晚的江湾格外安静,只有蝉鸣声和江水流动的声音,路灯的光影在地上拉长,两人的影子也跟着忽长忽短。小满走在前面,偶尔会哼几句歌;陈守义走在后面,看着少年的背影,心里觉得格外踏实。

走到小区门口,小满突然停下脚步,从双肩包里拿出一张试卷,递给陈守义:“爷爷,您看!我这次数学考了九十七分,老师还表扬我进步大呢!”

陈守义接过试卷,借着路灯的光看了看,试卷上的红勾密密麻麻,最后面还有老师写的评语:“学习态度认真,进步明显,继续努力!”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满真棒,不仅钓鱼技术进步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爷爷真为你高兴。”

“都是爷爷教我的,” 小满不好意思地说,“您教我钓鱼要耐心,我把这个用到学习上,做题也不急躁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陈守义心里暖暖的,摸了摸小满的头:“小满真懂事,以后继续加油,爷爷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的。”

两人在小区门口分手,小满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陈守义站在原地,看着少年的背影消失在楼道口,才转身往自己家走。回到家,老伴已经睡了,他轻手轻脚地把活鱼桶里的鱼收拾好,把大翘嘴单独放在一个盆里,准备明天送给李师傅几条,剩下的留给老伴做香煎翘嘴。

第二天早上,陈守义提着几条翘嘴,敲响了李师傅家的门。李师傅开门看到他,笑着让他进屋:“守义,这么早过来,是不是钓上翘嘴了?”

“是啊,托您的福,钓上了不少,给您送几条尝尝。” 陈守义把翘嘴递给李师傅,“昨天小满用您的路亚竿,钓上了一条三斤多的大翘嘴,高兴得不得了。”

“是吗?那小子真厉害!” 李师傅接过翘嘴,高兴地说,“中午我就做香煎翘嘴,也让我家老婆子尝尝。”

两人坐在客厅里聊了一会儿,陈守义说起小满的学习成绩进步了,李师傅忍不住称赞道:“小满这孩子,又聪明又懂事,以后肯定有出息。你能教他钓鱼,帮他进步,也是缘分。”

陈守义笑了笑,心里也觉得格外庆幸。他想起第一次在江湾遇到小满时,少年拿着塑料鱼竿,连浮漂都调不明白,现在却成了江湾小有名气的 “小钓手”,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 这大概就是钓鱼的魔力吧,不仅能让人收获快乐,还能让人成长。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守义和小满每天都会来江湾钓鱼,有时候白天钓,有时候晚上钓,有时候钓鲫鱼,有时候钓翘嘴,有时候还会钓草鱼。小满的钓鱼技术越来越熟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优秀,成了小区里人人称赞的好孩子;陈守义也在小满的陪伴下,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有时候,李师傅也会加入他们,三人坐在江湾的岸边,一边钓鱼,一边聊天,分享着钓鱼的技巧和生活的趣事。江湾的晨雾里、夕阳下、夜色中,总能看到他们三个的身影,听到他们的笑声,那笑声里充满了快乐、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

盛夏的一个周末,小区里举办了一场 “亲子钓鱼比赛”,陈守义和小满报名参加了。比赛当天,江湾岸边挤满了人,有参赛的亲子组合,也有看热闹的邻居。李师傅作为裁判,站在岸边,手里拿着计时器,笑着说:“今天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规定时间内,钓上鱼的总重量最多的组合获胜,奖品是一套钓鱼装备。”

比赛开始后,陈守义和小满配合得格外默契。小满负责抛竿、看漂,陈守义负责遛鱼、抄鱼,两人时不时还会交流几句,调整钓位和饵料。其他参赛的亲子组合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江湾岸边热闹非凡。

“爷爷,浮漂动了!” 小满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兴奋。

陈守义赶紧凑过去,只见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瞬间没入水中。“提竿!” 他大喊一声。

小满双手握着鱼竿,猛地往上一扬 —— 鱼竿弯成一道漂亮的弧线,鱼线被拉得 “嗡嗡” 响。“是条大鲤鱼!” 小满兴奋地喊道,按照陈守义教的方法,慢慢遛鱼。

周围的邻居都围了过来,看着小满遛鱼,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这孩子真厉害,这么小就能钓上这么大的鱼!”“是啊,还这么有耐心,将来肯定有出息!”

在小满的努力下,那条三斤多的大鲤鱼终于被拉到了岸边,陈守义赶紧拿起抄网,把鱼抄了上来。“好样的,小满!” 陈守义拍了拍小满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比赛结束时,陈守义和小满钓上的鱼总重量达到了十斤多,远超其他参赛组合,成功获得了第一名。李师傅把一套崭新的钓鱼装备递给他们,笑着说:“守义,小满,恭喜你们获得第一名,这套装备送给你们,希望你们以后能钓上更多的鱼。”

小满接过钓鱼装备,高兴得跳了起来,抱着装备跑到陈守义身边:“爷爷,我们赢了!我们获得第一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