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春寒料峭

荆州,荆州! 巷野 2065 字 2天前

“他们为什么而死?“谢文渊提高声音,“不是为了某个人,某个政党,而是为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为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他环视着战士们:“牺牲的同志们倒下了,但我们还活着。活着的人要做什么?不是整天沉浸在悲痛中,而是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追悼会结束后,部队的士气明显好转。但谢文渊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的日子,他着重抓了两件事:训练和群众工作。

训练场上,他亲自示范每一个战术动作。从匍匐前进到精准射击,从爆破技巧到野外生存,他把在延安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士们。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他最常说的话。

群众工作方面,他组织战士们帮助老乡春耕。虽然部队自己也缺粮,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省出一部分口粮接济特别困难的群众。

“八路军真是咱们的子弟兵啊!“一位老大娘拉着谢文渊的手,老泪纵横,“我儿子要是还活着,也该像你们这样...“

通过这些工作,部队不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战士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更加明白了自己战斗的意义。

四月初,总部派来了新的政委。让谢文渊惊喜的是,来人竟是林婉茹!

“你怎么来了?“看着风尘仆仆的林婉茹,谢文渊又惊又喜。

“总部听说你们损失很大,派我来加强政治工作。“林婉茹看着他消瘦的面容,眼中满是心疼,“你瘦了。“

有了林婉茹的帮助,部队的政治工作很快走上正轨。她不仅负责思想教育,还组建了战地医疗队,培训卫生员。

一天,林婉茹在给战士们上完政治课后,找到谢文渊:

“文渊,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新战士对抗战的前景感到迷茫。“

谢文渊叹了口气:“接连的失利,难免会影响士气。“

“我有个想法。“林婉茹说,“我们应该组织战士们学习文化知识。一个有文化的战士,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而战。“

这个建议得到了谢文渊的支持。很快,每个班都开设了识字课,教材是用树皮订成的本子,笔是用树枝削成的。

让人意外的是,学习文化这件事极大地调动了战士们的积极性。很多原本不识字的战士,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已经能写简单的家书了。

“等我打完仗回家,也能教娃娃认字了!“一个战士兴奋地说。

五月,山花烂漫的时候,利剑分队终于恢复了战斗力。不仅补充了兵员,装备也通过几次小规模战斗得到了改善。

但谢文渊没有立即组织大规模行动。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这天,老周从山下带回一个重要情报:日军即将换防,新来的是一支刚从太平洋战场调来的部队。

“这支部队不熟悉山地作战,“老周分析道,“而且士气低落,很多士兵都患有战争疲劳症。“

谢文渊眼睛一亮:“机会来了。“

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日军换防的混乱期,主动出击,打几个漂亮仗,既锻炼部队,又缴获装备。

第一个目标选在了一个叫石门关的据点。这里地势险要,但守军只有一个小队,而且都是新兵。

战斗在深夜进行。谢文渊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派小股部队在正面佯攻,主力则从后山悬崖攀爬而上。

这次行动异常顺利。日军新兵缺乏战斗经验,一听到枪声就乱了阵脚。不到一个小时,战斗就结束了。

缴获的装备让战士们喜出望外:三挺轻机枪,五具掷弹筒,还有大量弹药和粮食。

“这下可阔气了!“赵铁柱抚摸着崭新的机枪,爱不释手。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接下来的半个月,利剑分队又连续端掉了日军三个据点,自身伤亡却很小。

六月初,谢文渊接到总部命令:配合主力部队,发动夏季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