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了?“老周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宁静。
“三天后。“谢文渊在他身边坐下,从口袋里掏出烟盒,递了一支过去。
老周接过烟,却没有点燃:“来接防的赵旅长,是陈长官的亲信。“
谢文渊划火柴的手顿了顿:“我知道。“
“他带来的参谋里,有两个人很面熟。“老周终于点燃了烟,火星在黑暗中明灭,“去年在长沙,我见过他们与军统的人往来。“
谢文渊沉默地吸着烟,任由辛辣的烟雾在肺里打转。月光透过观察哨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老周,“良久,他缓缓开口,“这些年来,多谢了。“
老周笑了笑,脸上的皱纹在月光下格外深刻:“谢什么,都是为了这片土地。“
第二日清晨,交接工作正式开始。赵启明带来的参谋们仔细核对着每一份地图,清点着每一箱弹药。这种一丝不苟的作风,与游击第五旅的粗犷形成了鲜明对比。
“谢旅长,“赵启明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这里标注的雷区,似乎与实战记录不太相符?“
谢文渊看了一眼:“那是移动雷区。根据日军进攻路线,我们会适时调整布置。“
赵启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便在这时,江对岸突然传来炮声。观测兵立即报告:“日军开始例行炮击!“
阵地上顿时一片忙碌。游击第五旅的士兵们熟练地进入防炮洞,而警卫旅的官兵则显得有些慌乱。
“不要慌!“谢文渊的声音镇定自若,“这是日军的日常骚扰,炮击范围主要集中在滩头阵地。“
果然,炮弹大多落在江滩上,激起冲天的泥沙。十分钟后,炮击停止,阵地上又恢复了平静。
赵启明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谢旅长真是料敌如神。“
“挨打挨多了,自然就熟悉了。“谢文渊的语气依然平淡。
交接进行到第二日,矛盾开始显现。警卫旅的参谋对游击第五旅的很多做法提出质疑,特别是对周慕云主持的政治宣传工作颇多微词。
“战地剧团?士兵识字班?“一个年轻参谋翻看着文件,语气中带着不屑,“这些与作战有何关系?“
周慕云推了推眼镜:“提高士兵文化水平,才能明白为何而战。“
“有这时间,不如多练练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