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黑板上的倒计时

“我正在追。”许文澜眼中闪烁着数据的光芒,她迅速构建起一个复杂的资金流向模型。

那笔持续了二十年的“特殊抚恤金”,像一条狡猾的毒蛇,在全国数个省市的财政账户间反复横跳、交叉拨付,每一次都巧妙地利用了政策漏洞和监管盲区。

最终,所有的资金线索,都汇入了一个终点——一家在省城注册,名为“恒源咨询”的皮包公司。

许文澜调出该公司的工商信息,注册地址是省城一栋摇摇欲坠的老旧写字楼,而法人代表那一栏的名字,让整个团队的呼吸都为之一滞——周启明,省政法委前常务副书记周正雄的独子。

线索,终于从冰冷的名单,指向了活生生的人。

与此同时,赵小芸正在策划一场特殊的“仪式”。

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名单上那些尚有亲属在世的家庭,邀请他们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回到那个带给他们无尽伤痛的起点——城北粮站旧址。

那天,粮站废弃的露天场地上,没有主持人,没有哀乐,只有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些中年男女,他们是那八十七人的父母、妻子和子女。

赵小芸让人搬来一块巨大的旧黑板,旁边放着一个装满了卡片的盲盒。

“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赵小芸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们不说话,也不哭。请每家派一位代表,从箱子里抽一张卡片。如果抽到的是您家人的名字,就亲手把它钉在黑板上,我们带他们‘回家’。”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母亲颤抖着伸出手,抽出一张卡片,看到上面的名字,泪水瞬间决堤。

她蹒跚地走到黑板前,用一把小锤子,将那张写着儿子名字的卡片,重重地钉了上去。

一个接一个,人们默默上前,抽取,辨认,然后钉上。

每一次锤击,都像一声压抑了二十多年的心跳。

小主,

当最后一张卡片被钉在黑板的右上角,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八十七个名字,竟在黑板上拼凑出了一幅清晰的地图轮廓。

一位当年在林业局工作过的老人,抚摸着黑板上儿子的名字,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巨大的悲哀与彻悟,他喃喃自语:“家……原来你们当年在作业本上偷偷画的‘家’,就是我们弄丢了你们的地方……”

那正是当年东风林业局的完整管辖范围图。

风暴,已在酝酿。

陆承安没有丝毫犹豫,他将许文澜整理出的“恒源咨询”涉嫌套取、诈骗公共财政资金的全部证据链,打包成一份刑事控告材料,直递省监察委员会。

然而,对方的回应却如一盆冷水:“材料已收悉,情况复杂,需进一步核实。”

“他们在拖延。”陆承安当即启动第二方案。

他指导所有受害人家属,以个人名义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核心诉求只有一个:撤销当年错误的“自然死亡”登记。

法院立案庭以“时效已过”“证据不足”为由,百般推诿。

陆承安算准了开庭前的媒体通气会日期,让赵小芸组织了一场无声的抗议。

那一天,几十位家属没有拉横幅,也没有喊口号,只是静静地坐在法院门口的台阶上。

每个人怀里都抱着一件亲人的遗物——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毛衣,一个褪了色的帆布书包。

闪光灯聚焦在一位抱着书包的母亲身上,她眼神空洞地对着镜头说:“他们说我儿子病死了,我不信。他走的时候跟我说,妈,等我毕业了就回来孝敬您……我儿子还没毕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