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体系化作战——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制胜

破界创新的尝试为“智伞”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迅达物流的合资公司“智达通联”在磕绊中前行,数据洞察、社区服务、技术输出等原有业务也在各自的轨道上深化发展。陈默敏锐地意识到,公司已不再是一个可以依靠某个单一产品或某个英雄团队就能驱动的简单系统。它已经演变成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业务单元构成的复杂有机体。在这个阶段,竞争的本质不再是单点的锋利,而是整个系统协同作战的效率与韧性。一场旨在提升“体系化作战”能力的组织进化,势在必行。

一、 资源调度的困境:局部最优与全局失衡

问题最先在资源分配上爆发。月度资源评审会上,争吵变得司空见惯。

数据洞察事业部认为,物流合资项目是公司战略重点,需要优先保障最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和算力资源。

社区服务事业部则强调,深度运营模式正处在规模化复制的关键期,急需补充大量社区运营官和市场拓展人员。

技术输出事业部也不甘示弱,他们手握几个高价值客户订单,要求技术中台给予最快速、最稳定的响应支持。

而方哲领导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则不断呼吁需要投入资源进行下一代隐私计算平台和“可信数据联盟”的底层架构升级,否则将影响公司的长期技术竞争力。

每个部门的要求都合情合理,都指向局部业务的最优发展。但公司的总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和领导精力——是有限的。传统的、依赖于管理层主观判断和部门博弈的资源分配方式,在业务复杂度指数级上升后,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资源错配和内部怨气。

二、 “战略地图”与“资源池”:从博弈到透明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林薇在陈默的支持下,引入并强力推行了一套名为“战略地图-资源池”的管理机制。

首先,她组织核心团队,花了大量时间梳理和描绘公司的“战略地图”。这不是一份简单的业务规划,而是一张清晰的因果链路图:公司的长期愿景和中期战略目标位于顶端,向下分解为几个关键的战略主题(如“深耕产业毛细血管”、“拓展跨界生态”、“夯实技术底座”),每个战略主题再向下分解为具体的关键任务和衡量指标。

这张“战略地图”被制作成巨大的可视化看板,悬挂在最重要的会议室,并向全员公开。它明确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