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虚假安宁——专利围剿与算力瓶颈

风暴之眼的宁静,脆弱得如同琉璃。当“智伞”全力舔舐伤口、巩固防线时,对手的下一波攻击已悄然变换形态,从粗暴的断供升级为更精致、更致命的专利武器,同时,技术自救的道路上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瓶颈。

专利围剿:伯格的“法律镰刀” 汉斯·伯格操控的司法骚扰并未停歇,反而变得更加精准和致命。这一次,他不再使用那些无关痛痒的冷门专利,而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国际专利持有基金,同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对“智伞”及其主要海外客户发起了系列专利侵权诉讼。

涉案专利涉及联邦学习中的核心模型聚合方法、零知识证明的特定优化实现、甚至包括“智伞”为应对监管而开发的“合规接口层”中的关键数据转换算法。这些专利撰写得极其宽泛,且申请时间远早于“智伞”的相关研发,显然是精心布局多年的“专利地雷”。

诉讼请求包括高额赔偿和最关键的产品禁售令。一旦任何主要市场颁发禁售令,“智伞”的出海之路将被彻底封死,其估值也将一落千丈。

这不再是骚扰,而是旨在一刀断喉的“法律镰刀”。林薇的法务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跨国诉讼的成本高昂且过程漫长,足以将一家初创公司拖垮。

算力瓶颈:去节点化的“功耗墙” 方哲团队的“去节点化”研发遇到了硬核难题——功耗。为了在离线状态下独立完成大量审计数据的高强度加密和签名计算,他们需要部署专用的硬件加速卡。

初步测试表明,要达到72小时离线运行的算力要求,所需加速卡的峰值功耗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不仅大幅推高硬件成本和机房改造费用,更可能触及数据中心供电和散热的物理极限。

“生存模式”本身,遇到了“功耗墙”的阻碍。技术的突围,再次被最基础的物理法则所限制。团队不得不重新评估方案,在离线运行时长、计算精度和功耗成本之间进行痛苦的权衡,寻找一个勉强可接受的平衡点。活下去的代价,远超想象。

社区复苏:老王的“健康代价” 老王驿站的挤兑风波逐渐平息,但老王个人却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连续数日高强度的焦虑、奔波和沟通,导致他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医。

万幸抢救及时,但医生要求他必须静养,不能再承受巨大压力。老王的倒下,让刚刚恢复元气的社区再次蒙上阴影。虽然几位老居民主动站出来临时主持大局,但核心的灵魂人物缺席,社区的凝聚力面临考验。

草根模式的韧性,高度依赖于个别人物的威望和牺牲,这本身也是一种脆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