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压制节奏’、‘联手’、‘决赛前削弱’。”他顿了顿,“所有数据来源不限于战队频道,包括公会论坛、跨服聊天、赛事评论区。调用系统底层抓取权限,设置实时警报。”
林悦沉默两秒:“这工作量不小……而且,是不是有点……太敏感了?”
“你只需要执行。”他说,“权限我已经通过战术委员会审核,附加条款也写进了赞助协议。”
他没有提那条隐藏条款——所有资源使用需经队长与战术委员会双重审核。正是这条,让他能绕过企业方直接调用高级监测模块。
会议结束,林悦下线。沈逸切换至一个从未激活的备用账号,ID为“霜语”。他进入一个低活跃度的跨服公会论坛,发帖:
【夜莺战队下一场将启用双控场叠加战术,核心为冰霜新星与沉默领域同步释放,预计在第三波团战前完成技能叠层。】
发帖时间:23:47。
他开启三层IP伪装,将信号经由三个中转节点跳转,最终出口定位在境外测试区。发帖后立即登出,未做任何停留。
回到主界面,他调出“潜力挖掘预警”功能,设置反向监控:一旦该帖文被访问超过五次,或被转发至特定战队关联论坛,立即触发警报。
做完这些,他靠回椅背,黑框眼镜映着屏幕冷光。窗外城市灯火已趋于稀疏,训练室只剩下终端散热风扇的低频嗡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小时后,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非绑定用户对“夜莺”形象的高频观测行为,建议启动“隐藏身份加持”被动防御模式】
他点开详情。过去90分钟内,有七个不同账号访问了虚拟演播厅的公开回放视频,其中三个IP与“狂龙战队”训练服务器匹配。他们的观看焦点集中在“夜莺”的走位习惯、技能前摇微调、以及法杖抬手角度——全是战术细节捕捉。
更关键的是,那条“霜语”发布的虚假情报,在发帖后58分钟被一名ID为“龙影先知”的用户转发至“狂龙战队”内部战术讨论区。转发语为:“夜莺新战术泄露,建议调整反制方案。”
沈逸手指轻敲桌面。
对手不仅在监控他,还建立了高效的情报传递网络。而陈宇,显然知情。
他重新进入“策略模拟空间”,输入最新数据:三支战队的协作模式、情报响应速度、资源让渡频率。系统开始新一轮推演,目标:预测他们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围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