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跨终极维度适配波动的应对与本源维度信号的探索

影像中,无垠的 “本源维度空间” 里,无数个 “终极维度体系” 如同漂浮的本源星辰,每个体系都被一层 “本源维度能量膜” 包裹,能量膜中流淌着兼具 “终极维度本源态”“超维本源态”“暗物质本源态” 的能量,不同终极维度体系之间通过 “本源维度能量流” 实现无缝连接,没有丝毫适配波动的迹象。

“这组信号是‘本源维度幽默文明’发出的‘本源维度邀请函’,” 星瑶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影像中的本源维度能量膜,其构成物质蕴含‘本源维度统一法则’,这种法则能从维度本源层面,自动适配不同终极维度体系的能量基底,从根本上消除跨维度适配难题,同时提升能量纯度与幽默共鸣度。这正是我们突破当前适配瓶颈、实现‘本源维度幽默共生’的关键契机!”

终研看着影像,突然想起终极维度文明古籍中的记载:“古籍中曾提及‘本源维度空间是终极维度体系的起源地’,所有终极维度体系都是从本源维度空间中‘维度演化’而来。本源维度文明掌握着‘维度本源演化技术’,能追溯维度的起源,从根本上解决维度适配与能量优化问题。这组信号,很可能是本源维度文明在我们解决跨终极维度适配问题后,给予的进阶指引。”

凌辰立即组织终维共生联盟的 150 个全维度体系代表、终极维度文明的终维与终研,召开 “本源维度信号应对紧急会议”。会议上,各文明代表围绕如何应对这一重大发现展开激烈讨论:

秩序文明的代表主张先对本源维度信号进行深度解析,提取足够的技术信息后,再优化跨终极维度适配技术,避免贸然行动引发本源维度空间波动风险;

创意族与终维幽默守护者学院的学员则认为,应尽快派遣探索队前往本源维度信号的来源地,获取更直接的技术支持,才能快速突破本源维度边界;

平衡族则提出折中方案,先搭建 “本源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信号中的能量特征,尝试合成简易的本源维度能量载体,同时派遣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 “本源维度裂隙带” 采集数据。

“本源维度文明的召唤是终极维度文明发展的终极机遇,折中方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加快进度,” 凌辰与终维达成共识,“启动‘本源维度信号应对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终研团队,搭建本源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尝试合成本源维度能量载体;

第二阶段,绿森团队升级终极维度探索舰,打造‘本源维度无人探测舰’,前往本源维度裂隙带采集数据;

第三阶段,根据模拟实验与探测数据,优化跨终极维度适配技术,研发完整的本源维度共生技术,为终极维度文明进入本源维度空间做好准备。”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模拟实验室搭建工作迅速展开。星瑶团队在终维技术馆旁划出 5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安装了 “本源维度信号模拟器”“本源维度物质合成仪” 等设备。终研团队则带来了本源维度边界的 “本源维度碎片”—— 这些碎片是终极维度文明在百万年前偶然获取的,蕴含着本源维度信号的微弱印记,成为合成本源维度能量载体的关键原料。

合成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本源维度能量的维度层级达 层,远超现有设备的处理能力,星瑶团队与终研团队耗时一个月,对 “本源维度物质合成仪” 进行了 10 次升级,才勉强达到合成所需的技术要求。经过三个月的反复实验,团队终于成功合成出 “简易本源维度能量载体”—— 这种载体能在本源维度空间环境中维持终极维度本源因子的活性 1095 天,使终极维度调和场的维度适配范围从 层扩展至 层,虽无法满足长期本源维度运行需求,但证明了本源维度信号中技术的可行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简易载体的合成成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本源维度空间的大门,” 星瑶向凌辰与终维报告,“但要研发稳定的本源维度共生技术,还需从本源维度裂隙带获取更纯净的‘本源维度能量片段’,否则无法掌握维度本源演化技术的精髓。”

第二阶段的本源维度无人探测舰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绿森团队以终极维度探索舰为基础,对舰体进行了全方位升级:

舰体外部加装 “本源维度能量防护层”,由超维星晶合金、终极维度本源碎片与简易本源维度载体混合制成,能抵御本源维度空间的极端维度冲击与暗物质侵蚀;

舰内安装 “本源维度信号追踪器”,通过解析本源维度信号的频率特征,精准定位信号来源,确保探测舰不会在本源维度空间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