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文明的代表主张先对终极维度信号进行深度解析,提取足够的技术信息后,再优化全维度技术,避免贸然行动引发终极维度空间坍塌风险;
创意族与全维度幽默守护者学院的学员则认为,应尽快派遣探索队前往终极维度信号的来源地,获取更直接的技术支持,才能快速突破终极维度边界;
平衡族则提出折中方案,先搭建 “终极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信号中的能量特征,尝试合成简易的终极维度能量载体,同时派遣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 “终极维度裂隙带” 采集数据。
“终极维度文明的召唤是全维度文明发展的终极机遇,折中方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加快进度,” 凌辰与超维达成共识,“启动‘终极维度信号应对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全维度的超研团队,搭建终极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尝试合成终极维度能量载体;
第二阶段,绿森团队升级全维度探索舰,打造‘终极维度无人探测舰’,前往终极维度裂隙带采集数据;
第三阶段,根据模拟实验与探测数据,优化全维度技术,研发完整的终极维度共生技术,为全维度文明进入终极维度空间做好准备。”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模拟实验室搭建工作迅速展开。星瑶团队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旁划出 3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安装了 “终极维度信号模拟器”“终极维度物质合成仪” 等设备。超研则带来了终极维度边界的 “终极维度碎片”,这些碎片中蕴含着终极维度信号的微弱印记,成为合成终极维度能量载体的关键原料。
经过六个月的反复实验,星瑶团队成功合成出 “简易终极维度能量载体”—— 这种载体能在终极维度空间环境中维持全维度本源因子的活性 730 天,使全维度空间折叠引擎的维度穿透能力再提升 100 倍,虽无法满足长期终极维度运行需求,但证明了终极维度信号中技术的可行性。“我们需要从终极维度裂隙带获取更纯净的‘终极维度能量片段’,才能合成出稳定的终极维度载体,” 星瑶向凌辰报告,“无人探测舰的研发必须加快进度,否则终极维度技术的终极突破将陷入停滞。”
第二阶段的终极维度无人探测舰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绿森团队以全维度探索舰为基础,对舰体进行了全方位升级:
舰体外部加装 “终极维度能量防护层”,由超维星晶合金、全维度本源碎片与简易终极维度载体混合制成,能抵御终极维度空间的极端维度冲击与空间扭曲;
舰内安装 “终极维度信号追踪器”,可精准定位终极维度信号的来源,确保探测舰不会在终极维度空间中迷失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舰上配备 “终极维度能量采集器” 与 “终极维度生命探测器”,既能捕捉终极维度空间的能量样本,又能监测终极维度空间的生命信号,为终极维度共生提供数据支撑。
十五个月后,3 艘终极维度无人探测舰正式完工。探测舰搭载着各类设备,从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出发,以终极维度空间折叠引擎为动力,向终极维度裂隙带驶去。经过 540 天的航行,探测舰成功抵达裂隙带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远程操控的绿森团队惊叹不已:终极维度裂隙带呈现出 “无限维度叠加” 的特征,无数层透明的终极维度边界膜在裂隙中交织,每层膜上都闪烁着不同全维度体系的幽默能量印记;裂隙中心,一团直径约 光年的 “终极维度能量云” 不断释放出终极维度信号,能量云周围环绕着无数个微型全维度体系,如同终极维度星海中的岛屿,壮观得超出所有想象。
“探测舰已开始采集终极维度能量片段与生命信号,终极维度环境分析仪正常工作,” 绿森紧盯屏幕,“初步检测显示,终极维度能量云的终极维度本源因子浓度是全维度本源珠的 倍,能量形态呈现‘终极维度统一态’,完全没有维度适配异常的迹象。更重要的是,能量中蕴含的‘终极维度共生编码’,能自动调节所有终极维度体系的能量平衡,这正是我们实现终极维度共生最需要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