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妆空悬
弘治九年(1496年)腊月十八,南昌诸氏大宅的龙凤烛烧至寅时,烛泪在青瓷烛台上堆成血色珊瑚。新妇诸芸娘攥着合卺杯的银链,听见门外喜婆的窃语顺着寒风漏进来:“姑爷说要去寻什么‘天下第一等事’,骑马往铁柱宫去了……”
铁柱宫丹房内,王守仁正盯着青铜炉鼎上斑驳的八卦纹。炉中紫烟忽凝成一线,穿窗的月光里,老道士的雪白须发无风自动:“小友逃婚至此,问的究竟是丹道,还是天道?”
“昨夜读《近思录》,见‘性即理也’四字,如鲠在喉。”少年扯下胸前红绸掷入丹炉,火舌倏地窜起三尺,“若性本天理,为何我见饿殍会悲,见贪官会怒?这满腔血气该往何处安放?”
老道拂尘扫过炉口,烈焰竟化作青莲徐徐绽放:“二十年前,娄一斋在此炼心三月,出门便折了半生道行——你且去寻他,看他院中竹可曾解得?”
二、竹院叩门
娄谅推开柴门时,积雪簌簌落满葛巾。这位曾让陈白沙叹息“可惜为理学所缚”的大儒,此刻正握着一柄药锄,脚边竹篮里盛着带泥的冬笋。
“先生教我格物!”王守仁长揖及地,肩头落满豫章城的细雪。
娄谅将药锄横在门槛:“格这竹篮。”
“篮为篾编,篾取自竹,竹生于土。”
“土从何来?”
“混沌初分,清浊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