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萤光秘境:共生之源
三天后,M27星球的太空港口,“云月号”飞船缓缓升空,朝着银河系旋臂内侧的萤光星飞去。这次的航程仅9000光年,是近期最短的一次,飞船以超光速行驶,舷窗外的星空被拉成一道道淡蓝色的光带,与萤藻的光芒颇为相似。
叶云天在飞船上总觉得心神不宁,夜间的灼热感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能在黑暗中看到自己的手腕发出极其微弱的淡绿色光点,转瞬即逝。他以为是设备故障或视觉疲劳,悄悄藏起了这份疑虑,不想让队员们担心。
小主,
五天后,“云月号”抵达萤光星的轨道。透过舷窗望去,这颗星球呈现出梦幻的淡蓝色,地表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水沟和湖泊,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夜间能看到这些“蓝宝石”散发着柔和的蓝光,将星球映照得格外璀璨。
飞船降落在一片万亩稻田旁的平坦地带,这里的稻田与M27的月球区稻田极为相似,但田间的水沟清澈见底,水面上覆盖着一层细密的萤藻,呈现出淡淡的蓝绿色,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
刚走出飞船,一股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夹杂着稻田的稻香和萤藻特有的淡淡甜香,让人精神一振。到了傍晚,夕阳落下,奇迹般的景象出现了:水沟突然亮起了柔和的蓝光,萤藻的光芒如同星星坠入水中,沿着水沟蔓延,形成了一条条发光的“蓝色丝带”;无数只与流萤虫相似的萤光虫从水沟中飞起,成虫体长约1.2厘米,翅膀呈半透明的淡蓝色,夜间发出淡绿色的微光,比M27的流萤虫光芒更亮、更稳定。
它们在空中飞舞,光点密集如星河,与水下的萤藻蓝光呼应,整个天地都被笼罩在梦幻的萤光中,比M27稻田巅峰时期的景象还要绚丽夺目。微风拂过,稻穗与萤光共舞,光点在稻穗间穿梭,如同流动的光河,美得让人窒息。
“太美了……”小陈举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这才是真正的萤光海洋!比资料里描述的还要震撼!”
林溪采集了一瓶水沟里的水,检测结果显示:“pH值:7.5,溶解氧:8.3mg/L,萤藻活性:极高,无任何化学药剂残留,水体生态处于完美平衡状态。”她将水样放在显微镜下,屏幕上,无数只萤光虫幼虫在萤藻间穿梭,幼虫通体透明,发出淡绿色的微光,正大口啃食着萤藻,身体饱满,活力十足,“这里的萤藻营养丰富,完全能满足流萤虫幼虫的生长需求,而且共生关系非常稳定。”
就在这时,几道身影从水沟边的草丛中走出,如同从萤光中诞生的精灵。
它们的外形与人类相似,但身材更为纤细轻盈,平均身高约1.65米,四肢修长,行走时如同在水面漂浮;皮肤呈淡蓝色,带着萤藻般的莹润光泽,夜间能发出微弱的蓝光,尤其是在手腕和脚踝处,有明显的发光纹路,如同萤藻的脉络;头发是柔软的淡绿色,如同水草般飘逸,发丝间缠绕着细小的萤藻孢子,在光线下泛着点点蓝光;眼睛是透明的,瞳孔呈椭圆形,能清晰地看到眼底的血管,血管中流淌着淡蓝色的血液,透着温和而睿智的光芒;身上穿着用水生植物编织的衣物,轻盈而透气,呈淡绿色,边缘点缀着萤光虫翅膀的碎片,在光线下闪烁着微光。
最特别的是,它们的背后有一对收拢的薄翼,如同萤光虫的翅膀放大版,呈半透明的淡蓝色,翼脉清晰,边缘有细小的发光绒毛,不展开时几乎与背部贴合,展开后约有半米宽,能在低空滑翔。它们的指尖呈淡蓝色,指甲透明,能轻易感知水体的波动和萤藻的生长状态。
“你们是来自M27的访客?”为首的生物开口,声音如同水流般轻柔,带着淡淡的共鸣,通过飞船的翻译系统,众人听懂了它的意思,“我是萤水族的族长,萤澜。我们通过萤藻的波动,感知到了你们身上携带的流萤虫基因气息——那是与我们同源的生命印记。”
叶云天上前一步,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微微颔首:“我们是M27‘绿色时空联盟’的生态保护团队,我们的流萤虫因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失去了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正面临灭绝的危机,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他拿出全息投影设备,将M27稻田使用除草剂、萤藻死亡、流萤虫幼虫无法发育的情况一一展示给萤水族。投影中,浑浊的水沟、干瘪的流萤虫、黑暗的夜晚,与萤光星的梦幻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萤水族的成员们眼中闪过一丝惋惜,背后的薄翼微微颤动。
萤澜的透明眼睛中带着深深的同情,她弯腰舀起一瓢发光的水,水中的萤藻在她掌心闪烁着蓝光:“流萤虫幼虫的生存,全靠萤藻;而萤藻的存活,依赖洁净的水体和平衡的生态。你们的除草剂不仅杀死了杂草,还破坏了水体的微生物群落,杀死了萤藻,断了流萤虫的生路,也毁了稻田的生态。”
她指着眼前的稻田,解释道:“我们萤光星的稻田,从不使用化学除草剂。我们采用‘生物除草法’——在稻田里养‘萤稻鸭’,这种鸭子体型小巧,喜欢吃田间的杂草和害虫,却不会伤害稻苗和萤藻;它们的粪便还能作为水稻的天然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对于水沟里的杂草,我们会种植‘抑草藻’,这种水生藻类能抑制杂草的生长,又能为萤藻提供庇护,形成共生关系。这样既保护了水体,又能让水稻丰收,实现生态与农业的双赢。”
萤澜转身,让身后的萤水族成员拿来一个透明的水晶容器,容器由萤藻分泌的胶质制成,能保持内部水体的湿润和活性:“这是‘萤藻种子’,是我们培育的优良品种,适应性极强,能在pH值6.5-8.5的范围内生长,耐受轻微的环境波动,适合与流萤虫幼虫共生;这是‘水体净化菌剂’,由萤藻共生微生物制成,能中和除草剂残留,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快速恢复水体生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修复你们的稻田生态,需要分三步。”萤澜详细讲解道,“第一步,彻底停用所有化学除草剂和农药,清理水沟中的淤泥、杂草和污染物,用我们提供的水体净化菌剂喷洒水沟,中和残留的化学物质,调节水体pH值和溶解氧含量;第二步,在水沟中种植萤藻种子,每平方米撒播5克,同时在稻田里推广‘稻鸭共养’模式,投放萤稻鸭苗,用生物方法除草除虫;第三步,建立‘流萤虫保护区’,在流萤虫繁殖季(夏季6-8月)禁止进入水沟区域捕捞或作业,保护幼虫的生长环境。”
在交流过程中,萤澜的目光多次落在叶云天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尤其是在看到叶云天手腕不经意间闪过的微弱光点时,她背后的薄翼微微颤动了一下,轻声问道:“阁下今年几岁了?是否在夜间会感到身体有异常,比如发热、发光?”
叶云天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捂住手腕:“我快四十岁了,最近确实偶尔会觉得夜间皮肤发热,难道这和流萤虫有关?”
萤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或许不止是流萤虫。我们萤水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千万年前迁徙的族群中,有一支‘荧天使’,它们能与萤藻、流萤虫产生深度共生,基因能融入其他种族的血脉,在特定年龄(四十岁)后激活,呈现出萤光特征。看来,阁下身上,或许就有荧天使的血脉。”
叶云天愣住了,他想起母亲的叮嘱和欲言又止的神情,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但此刻不是深究的时候,只能暂时压下念头,专注于学习修复技术。
为了让团队更好地掌握技术,萤水族的农业专家和生态专家,现场演示了萤藻的种植方法(先将种子浸泡在营养液中24小时,再均匀撒入水沟)、稻鸭共养的密度控制(每亩稻田投放15-20只萤稻鸭)、水体净化的技巧(菌剂稀释10倍后喷洒,每周一次,连续三周),还讲解了如何培育抑草藻。
他们赠送了大量的萤藻种子(15公斤)、水体净化菌剂(10公斤)、萤稻鸭苗(500只),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手册,手册上用萤水族的文字和图像,清晰地记录了每一个步骤。
八天后,“云月号”飞船满载着萤藻种子、净化菌剂、稻鸭苗和技术资料,缓缓驶离了萤光星,朝着M27的月球区稻田返航。飞船上,叶云天看着窗外的蓝色星球,心中五味杂陈——流萤虫的修复有了希望,而自己身上的秘密,似乎也即将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