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维的指引与十年蛰伏

“「云天∞号」。”叶云天Ω说出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一台能够自由穿梭所有时间线,突破维度壁垒的穿越机。它需要理解九维空间的基本规则,能够对时间线进行非干扰性修正,甚至……需要能在高维环境中行动的‘载体’。”

叶云天0号和林月瞳0号同时看向对方。最后一句话,无疑指向了林月瞳的拟态能力。

“我能提供的信息只有这些。”叶云天Ω的声音开始变得微弱,像是信号在逐渐远去,“剩下的,需要你自己探索。记住,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拯救本身,而在于理解‘存在’的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信号戛然而止,耳机里只剩下沙沙的杂音。实验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全息屏上的光点还在无声地闪烁。

“初始时空奇点……”叶云天0号低声重复着这个词,心中翻江倒海。原来他们一直在应对的,只是一个巨大危机的表象。2008年的那次事故,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扩散了十七年,还在不断蔓延。

“「云天∞号」……”林月瞳0号的目光落在「云天6号」上,这台曾被视为巅峰的设备,此刻突然显得如此简陋,“我们能做出来吗?”

“必须做出来。”叶云天0号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否则,我们救再多的人,也只是在拖延时间。”他看向那些红色的光点,深吸一口气,“但我们需要时间。”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叶云天0号关闭了信号接收器的实时警报功能,将所有未处理的137个求救信号存入加密数据库,每一个信号都标注了宇宙坐标、危机类型和时间戳。林月瞳0号则开始整理八次救援获得的物理数据,尤其是关于时间规则和维度壁垒的碎片信息。

他们暂停了救援。

这个决定并非放弃,而是为了更彻底的拯救。就像医生不会只给病人止血,而不去寻找出血的根源。

十年之约,由此开始。

他们用三年时间,在城市远郊的废弃天文台基础上,建成了“维度物理实验室”。这座半埋在地下的建筑,外墙覆盖着能吸收空间辐射的特殊合金,内部是一个由超导磁体构成的巨大球形空间,用来模拟不同维度的时空曲率。

叶云天0号几乎把自己焊在了实验室里。他废寝忘食地解析叶云天Ω留下的信息碎片,试图用数学公式描述九维空间的形态。那些超越常识的几何结构——在三维空间中呈现为扭曲的克莱因瓶,在四维视角下却能看到清晰的闭环——让他无数次陷入瓶颈,又无数次在林月瞳0号的提醒下找到新的突破口。

林月瞳0号则开始了对自身拟态能力的极限挑战。她在基因稳定剂的辅助下,尝试模拟更高维度的“存在形态”——那些没有固定形状,能同时出现在多个位置的“维度生物”。这个过程痛苦而危险,每次模拟结束,她都会因为细胞结构的短暂紊乱而呕吐不止,但她从未放弃。

第七年,他们成功研发出“时间线编辑模块”。这台比手表略大的装置,能在不干扰主时间线的前提下,像编辑文字一样“修改”某个事件的微小分支,比如让一颗本该掉落的苹果多悬停0.1秒,让一阵风提前吹过某个路口。这种“非干扰性修正”,正是修复奇点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