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的“石斛全席”堪称奇观:
- 冷盘:“琥珀石斛冻”(米斛与琼脂熬制,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甘润清喉;
- 热菜:“石斛扒驼掌”(米斛三钱与驼掌同炖,滋阴而不腻),软糯可口;
- 主汤:“百岁石斛鸡”(用三年老鸡,配米斛五钱,炖足六个时辰,汤色乳白);
- 甜点:“金斛八宝粥”(米斛与莲子、桂圆等熬制,甜而不燥)。
席间,乾隆指着“百岁石斛鸡”对老人们说:“这汤里的霍山石斛,生于大别山的石缝,吸的是云雾,饮的是山泉,顺‘春生夏长’之道,故能得天地精华。人若学它,不贪不燥,自然能长寿。”他命太监给每位老人发一个“银斛小罐”,内装霍山石斛粉,附一张“服食口诀”:“晨起一钱粉,温水送服下,滋阴又养胃,活到九十八。”
王老汉的堂弟颤巍巍地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自家晒的石斛干:“陛下,这是俺亲手采的,比贡品差些,却是俺的心意。”乾隆接过,对众人曰:“这才是‘仙草’的真意——从民间来,回民间去。”遂命人将老人的石斛分赐文武百官,曰:“让他们也尝尝‘百姓的长寿药’。”
这场宴席被写入《清实录》,连朝鲜使者都在《燕行录》中记载:“清帝八十岁,容貌如六十许,饮石斛茶,食石斛粥,盖以此养生也。”霍山石斛的名声,自此传遍东亚。
小主,
第八回 耄耋犹射木兰围,仙草传承启后昆
乾隆五十八年,八十七岁的乾隆帝赴木兰围场秋狝。出发前,嘉庆帝(时为皇太子)劝道:“父皇年事已高,不如在行宫休息。”乾隆却翻身上马:“朕还能弯弓,你且看着。”策马驰骋在草原上,他果然一箭射中奔跑的黄羊,随从们山呼“万岁”,声音响彻山谷。
回宫后,乾隆对嘉庆说:“你以为朕靠的是力气?是‘阴液足’——霍山石斛补了四十多年,朕的筋骨还没‘亏空’。”他带嘉庆去御花园的“斛香园”,那里种满了霍山石斛,金茎翠叶,在秋风中摇曳。“你看这草,扎根石缝,不与百花争沃土,却能活上百年。治国也一样,需‘滋阴’(藏富于民),而非‘耗阴’(横征暴敛),方能长久。”
嘉庆元年,八十九岁的乾隆帝禅位,成为太上皇帝。他最后一次召见霍山县令,赐“霍山石斛”四个大字的御笔,嘱咐:“要教百姓‘采三留一’(采三株留一株),别让这草绝了种。”县令回霍山后,将御笔刻在悬崖上,至今太平畈的“石斛崖”仍可见这四字。
临终前,乾隆帝让嘉庆取来那只“金斛银壶”,摩挲着壶身的“霍山仙草”字样,轻声道:“朕这一生,平定准噶尔,编四库全书,不及这株石斛教朕的多——它让朕懂,‘滋阴’不仅是养生,更是治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