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的狂风如同巨兽的咆哮,将沙丘雕琢成诡谲的形状。罗战握着地质雷达的手沁出冷汗,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个巨大的矩形阴影——在地下三百米处,藏着一个从未被记载的巨型建筑。
"就是这里。"他转头看向身后的特勤小队,夜视仪在黑暗中泛着幽绿的光。三天前,他们循着μ子流的异常轨迹,终于找到了苏联加速器遗址的入口。流沙掩盖的石门上,褪色的红星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冷战时期最疯狂的秘密。
爆破声震碎了千年的寂静,队员们鱼贯而入。腐臭的空气扑面而来,林夏捂住口鼻,举起辐射检测仪。数值瞬间突破上限,警报声尖锐刺耳:"氚浓度超标400倍!这里近期绝对被重启过!"
通道尽头,一座巨大的环形加速器出现在眼前。锈迹斑斑的金属管道盘绕如巨蟒,核心舱室的防护门半开着,透出诡异的蓝光。罗战的量子探测仪疯狂闪烁:"μ子通量3×10?/cm2/s,比地表高了五个数量级!"
突然,黑暗中响起鼓掌声。那个神秘的面具人从阴影中走出,身后跟着一队装备精良的雇佣兵。"恭喜你们,找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心脏。"他举起手中的金属箱,正是在暗网拍卖中消失的μ子靶材,"不过,这里即将成为埋葬你们的坟墓。"
林夏注意到核心舱室的控制台正在启动,幽蓝的能量流顺着管道蔓延。"他们要重启加速器!"她冲向控制台,却被雇佣兵的枪口拦住。面具人按下遥控器,舱室内的氚化锂靶材开始剧烈震动,μ子催化反应即将启动。
"你们疯了!"林夏怒吼,"这种失控的聚变反应会产生大量中子辐射,方圆百里都会变成废土!"面具人冷笑:"正是如此。当第一缕辐射尘埃升起时,这个世界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千钧一发之际,罗战突然挣脱束缚,抄起液氮罐冲向靶材。低温白雾瞬间弥漫,却被能量场蒸发成水汽。面具人狂笑着启动了最终程序:"来不及了!μ子催化链已经达到临界值!"
林夏的目光扫过控制台,突然发现一个尘封的实验记录——1969年,苏联科学家曾尝试用石墨烯屏蔽层延长μ子寿命。她抓起一旁的石墨烯材料,在雇佣兵的枪林弹雨中冲向加速器核心。"罗战!帮我争取三十秒!"
罗战抡起液氮罐砸向雇佣兵,金属碰撞声与枪声交织。林夏将石墨烯层层包裹在μ子束流装置上,颤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速敲击。理论计算显示,这种原子级的屏蔽层或许能将μ子寿命从2.2微秒延长至10微秒——足以重新控制催化反应。
"成功了!"林夏看着监测屏,μ子的衰变曲线出现了奇迹般的平缓。但面具人并不甘心失败,他启动了备用电源,试图强行提升反应强度。核心舱室的温度急剧上升,金属结构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罗战在混战中抢到一把电磁脉冲枪,对准加速器的能源核心。"林夏!撤离!"他扣动扳机,强烈的电磁脉冲瞬间瘫痪了整个系统。面具人发出绝望的怒吼,随着能量场的消散,失控的催化反应终于被遏制。
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残余的氚正在与空气中的氢发生反应,形成致命的放射性氚气。林夏迅速启动加速器的紧急冷却程序,液态氮从管道喷涌而出,将整个核心舱室冰封。
当一切归于平静,面具人早已消失在混乱中。林夏和罗战瘫坐在冰冷的金属地板上,看着逐渐黯淡的蓝光。"我们做到了。"罗战喘着粗气。林夏点头,目光落在墙上褪色的标语上——那是用俄语写的"为了人类的未来"。
"他们走错了路。"她轻声说,"μ子催化本可以是清洁能源的钥匙,却被野心家变成了武器。"远处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玄武小组的支援到了。
在撤离的路上,林夏回头望向那座被流沙重新掩埋的地宫。她知道,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临界实验只是个开始。深红商会不会善罢甘休,而那个神秘的面具人,依然藏在暗处谋划着下一场阴谋。但至少,这一次,他们守住了人类文明的底线。
沙漠的星空依旧璀璨,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但在这片死亡之海的深处,一个关乎世界命运的秘密,正在等待下一次被揭开。
第五卷:灰烬中的新火种
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依旧肆虐,但地下三百米的苏联加速器遗址已被混凝土永久封存。林夏握着刻刀,在钛合金板上一笔一划刻下μ子催化反应的核心数据,沙漠的烈日透过临时搭建的工棚天窗,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最后一块了。"罗战递来防护面罩,看着工棚外正在填埋遗址的工程车。三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临界实验后,这里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林夏将刻满公式的钛合金板放入特制的密封舱,转头笑道:"帮我个忙?"
两人爬上最高的沙丘,林夏用力将密封舱埋进滚烫的沙粒。金属表面蚀刻的字迹在阳光下闪烁:"μ子寿命虽短,但真理永不衰变"。罗战望着远处连绵的沙丘,突然想起第一次发现冷却液异常结冰时的场景——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场危机竟会改写人类对聚变能源的认知。
北京,某军工科研基地的实验室内,院士级专家们围着全息投影激烈讨论。画面中,μ子束流精准击中氘靶,短暂的蓝光闪过,能量转化率曲线突破了理论极限。"低温聚变点火成功了!"首席科学家摘下眼镜擦拭,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这意味着我们的潜艇反应堆将实现真正的无限续航。"
三个月前在加速器核心舱室拼死一搏的场景,此刻化作珍贵的技术突破。军方高层决定,将μ子催化的可控聚变技术列为最高机密,同时成立"极端环境装备安全中心"。罗战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整齐排列的装甲战车,手中的咖啡早已凉透。
办公桌上的玻璃水箱里,一块特殊处理的"永冻冰"静静漂浮。这是用改良后的冷却液制成的纪念品,无论室温如何变化,冰晶表面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几何形状。每当有年轻工程师好奇询问,罗战就会指着水箱说:"这是提醒我们,再微小的异常都可能成为致命的隐患。"
林夏拒绝了所有表彰和调职邀请,继续留在中科院深耕μ子物理。她的实验室里,新的量子探测仪正在监测宇宙深处的μ子流,而墙上始终挂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和罗战在沙漠地宫前的合影,背后是锈迹斑斑的苏联加速器。
某个深夜,林夏收到罗战的加密邮件,附件是安全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新型装甲战车的冷却系统采用了μ子监测技术,任何杂质的掺入都会在纳秒级时间内被锁定。她笑着回复:"看来我们埋下的不是数据,而是一颗火种。"
五年后,一艘采用μ子催化反应堆的核潜艇悄然下水。当它在北冰洋冰层下无声潜行时,没有人知道,这项改变海军格局的技术,起源于那场发生在沙漠深处的危机。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块埋在沙丘下的钛合金板,正经受着风沙的千年打磨,等待未来的某一天,被再次发现。
林夏偶尔会回到沙漠,站在当年埋下数据板的地方。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传来勘探队的机械轰鸣——新的能源项目正在这里展开。她知道,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而那些在危机中诞生的智慧,终将像火种般,照亮未来的道路。
罗战的办公室里,永冻冰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每当有人问起它的来历,他就会讲起那个关于沙漠、秘密和勇气的故事。故事的结尾,他总会指向窗外的装备试验场:"记住,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人类对安全与进步的永恒追求。"
夜幕降临,塔克拉玛干的星空依旧璀璨。在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下,灰烬中孕育的新火种,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格局。而那些在危机中挺身而出的人,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的传奇,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科技发展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