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灰烬迷踪
1. 技术解密线
第一章:硝烟账簿
1.【历史舞台:松江府农庄】
第一章:硝烟账簿
万历四十五年的松江府,秋意正浓。
徐光启的农庄掩映在一片桑林之后,白墙青瓦,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院门上挂着"《农政全书》编修处"的木牌,笔迹工整,像是刻意模仿了官府文书的风格。
沈墨站在门外,指尖摩挲着袖中的密令——军器局的朱砂大印下,一行小字:"查佛郎机火药事,勿泄。"
他抬手叩门,三轻一重。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
"可是沈主事?"老人嗓音沙哑,眼睛却亮得惊人。
沈墨微微颔首,从怀中取出一册《洗冤录》,翻至中间,露出夹层里半截靛蓝丝线。
老人瞳孔一缩,侧身让开:"徐大人等您多时了。"
【农庄暗室】
穿过几重院落,沈墨被引至一间看似堆放农具的仓房。老人移开一摞稻草木板,露出地窖入口。
地窖内,烛火通明。
徐光启正伏案疾书,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军器局终于派人来了?"
沈墨行礼:"下官沈墨,奉兵部密令,协查佛郎机火药一案。"
徐光启这才抬头。他年近六旬,鬓角斑白,但目光如炬,手指上还沾着墨迹和硝石粉。案头摊开的不是农书,而是一张葡萄牙战舰的素描图,旁边摆着几个瓷碟,盛着不同颜色的粉末。
"来得正好。"徐光启指向角落的木箱,"三日前缴获的佛郎机火药,你看看。"
沈墨开箱,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扑面而来。火药颗粒粗粝,泛着诡异的蓝黑色。他捻起一撮,在指尖搓了搓:"硫磺占比异常。"
"十二分。"徐光启冷笑,"比《武备志》记载多了四分。"
沈墨皱眉:"威力虽增,但容易炸膛。"
"所以他们加了别的东西。"徐光启递过一枚放大镜,"仔细看。"
沈墨俯身观察,突然愣住——火药颗粒间,竟夹杂着细小的黑色碎屑。他沾了一点舔了舔,舌尖顿时火辣辣的。
"胡椒?"
"黑胡椒,产自满剌加。"徐光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羊皮册子,"佛郎机人的防潮秘方。"
【刑侦破局】
次日黎明,沈墨在地窖中摆开证物。
他从缴获的火药袋内衬剪下一角粗布,浸入醋缸。片刻后取出蒸熏,布面上渐渐显出细密的纹理。
"松江三梭布。"沈墨对照《松江府志》织造篇,"经纬七十二缕,是去年贡品的规格。"
徐光启捻起一块硫磺结晶,对着阳光转动:"晶体棱角分明,是琉球的矿脉特征。"
"但朝廷硫磺采自山西。"沈墨翻开《九边硝务考》,"能接触琉球贡品的,只有..."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道:"市舶司。"
【暗流涌动】
正午时分,院外突然传来马蹄声。
沈墨迅速收起证物,徐光启已掀开地砖,露出暗格。两人刚藏好火药样本,前院就传来喝问:"奉巡抚令,查私造火器!"
沈墨整了整衣冠,从容走出。
五个差役持刀而立,为首的冷脸道:"有人举报此地私通佛郎机人。"
徐光启怒极反笑:"老夫编修《农政全书》,何来火器?"
差役推开他就要搜查。沈墨突然高举起一块腰牌:"南直隶刑狱司!尔等擅闯朝廷命官宅邸,该当何罪?"
腰牌是假的,但鎏金的"刑"字在阳光下刺目非常。差役们顿时犹豫了。
就在这时,后院传来"砰"的一声闷响,接着是瓦片落地的脆响。
沈墨心头一紧——那是他们埋设的预警机关。有人从后墙翻进来了!
2.核心事件:佛郎机火药逆向工程1600字
【火药配比之争】
地窖内,烛火摇曳。
沈墨将缴获的佛郎机火药平铺在宣纸上,黑蓝色的颗粒在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取出一柄银质小秤,仔细称量各成分比例。
"硫磺十二分,木炭四分,硝石……"他眉头微蹙,"竟只有八分?"
徐光启负手而立,目光沉冷:"夷人倒置了硝硫之比。"
《武备志》记载的大明制式火药,硝石占七成五,硫磺仅占一成。而佛郎机人竟将硫磺提到了一成二——这已接近炸膛的临界。
沈墨捻起一粒火药,指腹摩挲,忽然察觉异样:"里面有东西。"
徐光启递过放大镜。沈墨俯身细看,火药颗粒间果然掺杂着细小的黑色碎屑,形如砂砾,却散发着辛辣气息。
"黑胡椒?"
"满剌加产的上等货。"徐光启冷笑,"佛郎机商船常备此物防潮,没想到竟掺进了火药。"
沈墨若有所思:"硫磺易吸湿,胡椒却能抑潮……"
"代价是燃烧更烈。"徐光启翻开一本羊皮册子,上面绘着葡萄牙战舰的剖面图,"他们的炮膛加厚了三寸,就为承受这种火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刑侦技法破局】
翌日清晨,沈墨将火药袋浸入醋缸。
这是《洗冤录》记载的"醋蒸显痕法"——米醋蒸汽能软化浆糊,使织物纹理浮现。半刻钟后,他取出内衬布,对着阳光展开。
"经纬七十二缕,三梭织法。"沈墨比对《松江府志》,"是去年上供的松江棉布。"
徐光启捻起一块硫磺结晶,置于水晶镜片下。
"棱角分明,正交晶系。"他声音发冷,"琉球贡品。"
大明自产的硫磺结晶呈单斜晶系,表面光滑如脂。而这批硫磺棱角嶙峋,正是火山岛矿脉的特征。
沈墨突然想起什么,疾步至书架,抽出《市舶司则例》:"去岁琉球贡船报损的记录在哪?"
纸页翻动,停在某页——"硫磺三百斤,受潮弃置"。
"好个'弃置'!"沈墨指尖发颤,"分明是监守自盗!"
【分馏验硝】
后院传来陶瓮碰撞的闷响。
沈墨循声而去,只见徐光启正在搭建一套古怪器具:陶瓮覆以打孔的锡盖,插着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末端悬着铜盆。
"分馏硝石。"徐光启头也不抬,"工部提纯法太糙。"
他将硝石溶液倒入瓮中,瓮底炭火渐旺。溶液沸腾后,蒸汽从竹管溢出,遇铜盆冷凝成液,滴入瓷碗。
三个时辰后,碗底析出晶莹的六棱柱结晶。
"九成八的纯度。"徐光启拈起一粒,"工部的不过六成五。"
沈墨忽然按住他的手:"有人来了。"
墙外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农庄门口。
一个尖细的嗓音穿透门板:"奉巡抚令,查缉私通佛郎机者!"
【暗流涌动】
差役踹开院门时,沈墨正襟危坐于堂上,面前摊着《农政全书》草稿。
"放肆!"他拍案而起,腰间金牌晃得差役睁不开眼,"南直隶刑狱司办案,尔等安敢闯衙?"
为首的差役被震住,却瞥见后院冒起的青烟:"那是在作甚?"
徐光启慢悠悠从后门踱出,袖口还沾着硝粉:"蒸醋熏衣,防蠹。"
差役将信将疑,忽听后院"砰"的一声——分馏装置不堪高压,炸了。
混乱中,沈墨看见一个黑影翻过西墙,手中似乎攥着什么东西,在阳光下泛着靛蓝色的微光……
3.【暗线交织】 1600字
【棉布走私网】
松江府的清晨,薄雾未散。
沈墨站在码头,手中攥着那块从火药袋上剪下的棉布。晨光下,布匹纹理清晰可辨——经纬七十二缕,三梭织法,正是松江府上供的官织细布。
"这种布,去年只织了三百匹。"徐光启低声道,"三十匹进贡宫中,二十匹赏赐功臣,余下的……"
"全在松江知府库里。"沈墨冷笑,"可火药袋上却出现了。"
他们沿着码头暗访,很快在一家不起眼的绸缎庄后院发现了线索——成捆的同款棉布,正被装入标有"闽浙海货"的木箱。
"查账。"沈墨翻出庄主来不及藏起的账簿,指尖停在一页——"腊月廿三,出白棉三十匹,收佛郎机银饼二百枚。"
徐光启脸色骤变:"是市舶司的暗记!"
账簿角落盖着半个模糊的朱印,正是市舶司通关文书的骑缝章。
【硫磺贪腐案】
兵部职方司的档案库尘封多年。
沈墨以查验边关硝石配额为由,调出了近年琉球贡品的记录。
"嘉靖四十年,硫磺五百斤……"他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突然停住,"这里!万历四十四年,琉球贡硫磺三百斤,因'受潮结块',准予折价变卖。"
徐光启凑近细看:"折卖给谁了?"
"空白。"沈墨眯起眼,"但批文是职方司郎中钱汝忠所签。"
他们连夜查验了库中剩余的琉球硫磺——单斜晶系,表面光滑,分明是山西矿产出品。
"好个偷梁换柱!"徐光启怒极反笑,"真的琉球硫磺,怕是早装上了佛郎机商船。"
【黑胡椒线索】
澳门葡人商馆的采购清单铺满案头。
"黑胡椒,去年共进口两千斤。"沈墨指着其中一行,"其中三百斤走的是教会特批。"
徐光启面色凝重:"耶稣会士有免税特权。"
最可疑的是收货人——"圣保禄学院",一所由葡萄牙传教士创办的学堂。
"但这里写着用途。"沈墨翻到背面,"'药材防潮'。"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起火药中那些胡椒碎末。
当夜,沈墨潜入商馆仓库。在堆满香料的库房深处,他发现了几口标着"硝石"的木箱。撬开一看,却是佛郎机火枪和弹药制作图册,扉页赫然印着耶稣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