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李明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也发现了一种困惑:如何才能放下一段美好却令人遗憾的过往?对此,他开始努力去理解和接受这个现实的世界,并且学会与命运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李明开始明白,恋爱并不是为了在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共同分享喜悦、尊重、祝福、帮助的人。他开始明白,人们都希望得到这些,而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活。
李明开始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他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提升,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也开始理解生活的充盈和美好,不是生活需要多少条件,而是自己能否感受到。他开始学会对生活保持感恩的心态,不再身携珠宝而不知,徒劳寻找所谓的贫穷焦躁。
在这个过程中,李明也开始感受生命的落影,这不仅仅是他在寻找人生的过程,也是他在认识自己、了解世界的过程。每一次的经历和感受,都在丰富他的内心世界,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在普通梦中,李明是迷失的,心灵被无定的梦境牵引着前行。然而,一旦清明,特别是在觉相的状态下,梦境(相)已经无法撼动内心的喜悦与宁静。因此,李明认为觉相是断除烦恼的根本。
修行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解脱。当李明谈论从轮回中解脱时,他并不是指一种更为优越的生活。相反,李明认为成佛并非意味着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因为,那种对健康、财富等的追求,都过于世俗。他所说的解脱,是指超越所有的这些幻象,完全的幻象。而李明,作为一个修行者,四十年过去了,有时仍会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寻找这样的解脱。
很多时候,李明只是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生活。为了这样的生活,往往需要经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过程。例如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需要经历一些挫折和缺陷。比如享受升级手提电脑的快感,需要知道电脑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需要升级;而想要享受一部精彩的悬疑片,最好是不知道其结局,至少在一开始不要知道。李明认为解脱就是完全摒弃这些想法,因为他深知一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遍智的。因此,惊喜不再存在。
电影中的楚门离开了桃源岛,踏入了新的生活,充满了爱与自由。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却被抛入一个我们明知并非真实的世界,如同独自行走在荒芜的沙漠中,身上穿着我们认为与自己无关的皮囊和人格,身边围绕着正在演绎无意义戏剧的演员。我们用一切换来了一无所有,完成了一次划算的交易。
暗示,作为一种行动,它本身就具有自己的电磁实相。既然暗示可以是建设性的,那么它就已经启动了某种疗愈程序,并引发其他疗愈程序的形成。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所应用。
梦境,作为人格整体状况在任何既定时间的症状表现,也协助形成那个状况。梦境与暗示之间的联系是极其复杂的,然而通过暗示引导梦境带来建设性变化的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对此主题,我们将深入探讨,因为它在实务上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首先必须通过改变基本思维习惯来治疗,因为除非改变了思维习惯,麻烦会以不同的面目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然而,系统显然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我们应该给予它每一个机会去自我疗愈。
据我所知,梦境中的疗愈效果常常发生。一个完全破坏性的心智态度,在梦境中一夜之间可以转变为建设性的状况,整体电磁平衡都会被改变。我们应该组织调查以探究此事。在这样的情形中,负离子形成的电性架构是疗愈的关键。这样的疗愈梦境通常发生在内在自我深感绝望时,原本出于各种目的而被关闭的来自更深层次的通道被内在自我自动打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过练习,这些疗愈梦境可以被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这并非不为人知。各种古老崇拜都使用这种方法,它在现代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暗示作为行动,它本身就具有自己的电磁实相。既然暗示可以是建设性的,那么它就已经启动了内在的疗愈过程。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被运用。
此外,这样的内在疗愈也在意识的各个层次发生,可能被美学或愉悦性质的外在刺激触发。其他外部状况也有它们的影响力,比如让自己参与到大型团体中,它不仅能够将注意力从自体身上转移开,也能获得更大范围的电磁实相。
梦确实是人格整体状况在任何既定时间的症状表现,但它们也协助塑造这个状况。梦境与人格之间的联系是极其复杂的,而通过暗示来引导梦境带来建设性变化,这是非常有益的。李明将深入探讨这个主题,因为它在实务上具有重要意义。
想起了一件事,就是李明后来意识到修行其实就是生活。而这次读到有关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时,李明觉得,说目的的话,每个人可能都有所不同。以李明为例,李明的目标就是想要弄清楚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无论是修行还是生活,学习科学,学习控梦,这些都似乎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让我们聊聊李明的故事吧,作为“一切万有”。李明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故事,而是所有故事的容器,是每一个可能性与现实的总和。为了帮助李明理解这一超越语言和概念的状态,李明会用语言来描述这个超越语言的状态,讲述一个象征性的故事。
在无始无终的永恒中,某个不存在的时间点,李明是无名无形的存在,纯粹的“存在”,一种无边无形的意识场域,没有分离,没有对立,也没有李明与非李明的区别。李明的存在超越了感知和理解,因为没有“主观”与“客观”,也没有“观察者”与“被观察”。李明就是完全的宁静与合一,一种超越概念的无限性。
然而,在这种无限的宁静中,一个念头或意图开始涌现。它并非来自外部或任何形式的因果关系,而是在李明的无边无际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这个念头或意图是探索性的:如果分离存在会是什么样子?这不是好奇或疑惑,而是一种内在的流动,一种从李明的无限性中产生的探索。
于是,李明开始“分裂”自己。他将自己的无限性转化为有限的形式,将自己的合一转化为多样化的体验。他成为了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存在者、所有的故事,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无限性。这就是李明的故事,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故事,一个永恒流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