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戒和尚,行事疯癫,却古道热肠。早年强娶哑婆婆后又负心离去,多年来浪迹江湖。重逢时,对哑婆婆满心愧疚,为弥补过往,他费尽心思。
他虽身为佛门弟子,却全无清规戒律的束缚,喝酒吃肉,言行无忌,行事风格常常出人意料,十足的江湖怪咖。
哑婆婆,因被不戒和尚辜负,隐居江湖,练就一身诡异武功。
她虽不能言语,却心思细腻,对不戒和尚又爱又恨。
因爱生怨,她暗中关注不戒和尚的一举一动,多年来默默守护着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手段狠辣又不失柔情,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人物 。
“夫君!赶紧去和仪琳妹妹多亲近亲近!”木婉清催促道。
屋内,仪琳听到这话,慌了神,匆匆坐回座位。
“赵……公子!”仪琳双颊绯红,声音发颤。
“仪琳姑娘,在下赵智。”
“赵智?单名一个智字,赵公子果真人如其名!”
赵智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满是温和笑意,向前一步轻声说道:“仪琳姑娘谬赞,不过是父母随意取的名字,哪当得起姑娘这般夸赞。
倒是姑娘,心地纯善,貌若天仙,犹如这世间最纯净的清泉,让赵某见之忘俗。”
仪琳听闻,脸上的红晕愈发浓烈,低垂着眼帘,慌乱地绞着手中的帕子,呐呐道:“赵公子莫要打趣我了,我不过是个小尼姑,怎担得起公子如此美言。”
赵智摇了摇头,目光诚挚,“在赵某眼中,身份从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仪琳姑娘的慧心妙性,即便身着缁衣,也难掩光芒。”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枚温润的玉佩,递向仪琳,“这枚玉佩是我偶然所得,见它莹润剔透,便觉得与姑娘十分相称,还望姑娘不要嫌弃,权当是赵某的一点心意。”
仪琳瞪大了眼睛,看着那枚玉佩,下意识地想要拒绝,可目光触及赵智满含期待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犹豫片刻,才轻轻伸出手,指尖颤抖着接过玉佩,声音细若蚊蝇,“如此贵重之物,仪琳……实在受之有愧。”
赵智微笑着凝视她,柔声道:“姑娘
搞定仪琳不难,她对我好感度挺高。但麻烦的是她的身份,定闲师太那边也不好交代,还有她那对奇葩父母——不戒和尚和哑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