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诸葛长明献计

郑南守住了,但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靖乱军的旗帜,将在这座血染的孤城上,迎接更加猛烈的冲击。

郑南城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残破的城墙在夕阳余晖下如同巨兽嶙峋的骨架,士兵们正用浸透血水的麻袋、断裂的梁木,争分夺秒地填补着巨大的豁口。城外,新的壕沟正在深挖,尖利的拒马鹿砦被奋力钉入泥土,构筑着脆弱的生命线。城内,幸存的百姓在士兵的帮助下,默默清理着瓦砾堆中亲人的遗骸,压抑的哭泣声和伤兵营里断续的呻吟,交织成这座孤城劫后余生的悲怆乐章。

郑南之前谢必安的帅帐,临时充作中军大帐。粗大的牛油蜡烛噼啪燃烧,将帐内映照得亮如白昼,却也驱不散那份沉重如铅的肃杀之气。巨大的羊皮地图铺展在中央长案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被烛光勾勒得清晰分明,郑南、巴镇、西州、天狼山如同几枚被命运拨弄的棋子,散落其上。

武阳端坐主位,玄色战袍虽经清洗,依旧残留着洗不净的暗红血渍。他脸色依旧苍白,肋下的箭伤被仔细包扎过,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细微的牵扯痛,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明亮,如同淬火的寒星,扫视着帐内诸将。

诸葛长明、严林、赵甲、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靖乱军如今的核心文武,分列左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大战后的疲惫,甲胄上布满刀痕和干涸的血污,眼神却同样燃烧着劫后余生的坚定与对未来的凝重。

小主,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摇曳的轻响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城防劳作之声。

忽然,诸葛长明率先起身,走到大帐中央。他并未掸去青衫下摆沾染的尘土,神色庄重,对着武阳,一撩袍角,竟是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朗声道:“主公!长明不才,蒙主公不弃,屡次委以重任,更于郑南绝境,信我驰援。此战,长明亲眼所见,主公为护黎民,甘冒奇险,身先士卒,仁心昭昭,天地可鉴!靖乱讨逆,护国安民,此乃大义所在!长明今日立誓,此生此身,尽付主公麾下,竭尽智谋,效死以报!助主公肃清刘蜀,还天下朗朗乾坤!”

诸葛长明话音未落,牙门三将——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亦同时离席,大步走到诸葛长明身后,齐刷刷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三人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豪迈与斩钉截铁:

“末将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愿追随主公,鞍前马后,刀山火海,万死不辞!共襄靖乱大业!”

这突如其来的效忠之礼,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帐内激起无声的波澜。严林、赵甲等人神色激动,目光灼灼地看向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