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推开,老赵风风火火地闯进来:“好消息!劳动局要把我们那个劳务派遣调研报告印成手册!“

“真的?“杨志强跳起来,“什么时候?“

“下个月。“老赵抹了把汗,“刘监察员说,要发到各个企业去。“他环顾四周,“这办公室不错啊,比原来那个仓库强多了。“

三人相视而笑。是啊,从阴暗潮湿的仓库到明亮的办公室,从几个人的小团体到即将注册的正规组织,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却也收获满满。

注册前的准备工作繁琐而细致。除了基金会要求的项目计划,他们还需要制定章程、选举理事会、建立财务制度...这些对几个普通工人出身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幸好有张教授的团队帮忙。每周三下午,法律系的研究生都会来办公室,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填写各种表格,如何制定规章制度。

“社会组织也要像企业一样规范管理。“负责指导的研究生小陈说,“特别是财务透明很重要。“

王丽主动请缨负责财务工作。这个曾经胆小怕事的女孩,如今已经能够自信地向大家解释预算表上的每一个数字。

“我们第一年的运营成本预计28万,“她指着投影仪上的图表,“其中60%来自基金会资助,30%靠服务收入,还有10%是零星捐赠。“

杨志强看着侃侃而谈的王丽,心中感慨万千。一年前,她还是个被公司威胁就仓皇逃回老家的普通文员;如今,她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财务主管。

“关于人员编制,“林晓雯接过话题,“我们计划招聘两名专职人员,其余靠志愿者支撑。“

会议持续到晚上八点。散会后,杨志强主动留下来整理资料。窗外,工业区的灯光次第亮起,照亮了夜归工人们的路。

手机震动起来,是李师傅发来的消息:“小杨,我儿子大专毕业了,学的是劳动保障专业,能去你们那儿实习吗?“

杨志强立刻回复:“当然欢迎!我们正缺专业人才。“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前,深深吸了口气。新鲜血液的加入,意味着他们的队伍正在壮大,也意味着那份责任越来越重。

注册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互助社全体成员来到办公室,进行大扫除和布置。小李——李师傅的儿子——也来帮忙。这个腼腆的年轻人话不多,但干活特别认真。

“小李,把那个文件柜再往左挪一点。“老赵指挥着,“对,就这样!“

林晓雯和几个女志愿者在贴墙上的宣传画;杨志强则负责调试新买的电脑和打印机。小小的办公室很快变得井井有条,充满生气。

“越来越像个正经机构了。“老赵满意地环顾四周,点了支烟。

“赵叔,室内不能吸烟。“林晓雯提醒道。

老赵讪讪地掐灭烟头:“规矩真多...“

大家都笑了。是啊,要成为正规组织,就得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这对习惯了自由散漫的他们来说,确实需要适应。

中午,大家围在一起吃盒饭。小李鼓起勇气问:“杨叔,你们当初是怎么想起做这个的?“

饭桌上一时安静下来。杨志强放下筷子,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很简单,就是不甘心被欺负。“他简略地讲了在鑫辉电子的经历,“后来发现,像我们这样的工人太多了,总得有人站出来。“

“我爸爸常说,要不是你们帮忙,他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被克扣了那么多钱。“小李的眼睛闪闪发亮,“所以我选专业时就报了劳动保障。“

老赵拍拍小李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比你爸强。“

欢笑声中,杨志强注意到林晓雯若有所思的样子。饭后,他悄悄问她:“怎么了?“

“我在想,“林晓雯轻声说,“我们是不是该记录下这些故事?成立一个案例库什么的。“

“好主意!“杨志强眼睛一亮,“不仅可以用于培训,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工人的真实处境。“

两人立即着手规划,决定在注册后启动“工友故事“项目,收集整理工人们的维权经历。这些鲜活的案例,比干巴巴的法条更有说服力。

周一早晨,全体成员穿戴整齐,前往民政局提交注册申请。材料装在一个崭新的文件袋里,沉甸甸的,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

“紧张吗?“电梯里,林晓雯小声问杨志强。

“有点。“杨志强深吸一口气,“感觉像参加高考。“

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的办事员认真检查了每一份材料,不时询问细节。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个小时,最后,办事员微笑着递回一份受理回执:

“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审核期二十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走出民政局大楼,阳光明媚得刺眼。大家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就完了?“小李有些失望,“我还以为会有什么仪式呢。“

老赵哈哈大笑:“傻小子,政府办事就这样。走,赵叔请客,咱们吃顿好的!“

午餐选在工业区外的一家餐馆。席间,大家畅想着注册成功后的计划,气氛热烈。只有杨志强注意到,林晓雯时不时看手机,眉头微皱。

“出什么事了?“他趁别人不注意时低声问。

林晓雯把手机递给他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别以为注册了就万事大吉。小心点。“

“什么时候收到的?“

“刚才在民政局门口。“林晓雯咬着嘴唇,“会是谁呢?“

杨志强摇摇头,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他知道,他们的工作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难免会招致威胁。但事已至此,只能更加小心,却决不能退缩。

“别担心,“他轻声安慰林晓雯,“我们行得正坐得直,不怕这些。“

等待审核的日子格外漫长。为了分散注意力,大家决定提前启动“工友课堂“进企业活动。第一站选在了小王曾经工作过的电子厂——就是那个以“结构调整“为由辞退投诉工人的企业。

令人意外的是,新上任的人事经理热情接待了他们。原来,在劳动局的督促下,这家企业已经进行了全面整改,不仅补缴了社保,还建立了正规的工会组织。

“我们吸取了教训,“人事经理诚恳地说,“现在特别需要你们这样的专业指导。“

培训教室里坐满了基层管理人员。杨志强主讲劳动合同法基础知识,林晓雯则负责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台下听众认真记笔记的样子,与一年前他们在鑫辉电子维权时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

“看到了吗?“回程的公交车上,林晓雯兴奋地说,“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改变了!“

杨志强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是啊,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哪怕只是影响了一家企业的态度,也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第二十一天早晨,杨志强的手机响了。是民政局的电话,通知他们注册申请已获批,可以去领取登记证书了。

“成功了!“他挂掉电话,激动地大喊出声。

办公室里顿时一片欢腾。老赵甚至红了眼眶,这个粗犷的汉子难得流露出柔情:“不容易啊,真不容易...“

当天下午,全体成员再次来到民政局。这次,他们拿到了沉甸甸的登记证书——“光明劳动发展中心“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正规军了!“老赵捧着证书,像捧着什么珍宝。

回办公室的路上,大家决定步行,好让这份喜悦持续得更久一些。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每个人肩头,仿佛在为他们的新征程祝福。

“接下来怎么做?“小李问,年轻的脸庞上写满期待。

杨志强看了看林晓雯,又看了看老赵:“按计划,一步步来。工友热线、企业咨询、法律培训...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工友故事'项目。“林晓雯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