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忠义王的部属还有些想法,抓住机会逃跑的计划一直在计划。
可听闻忠义王被定义反贼抄家之后,这些人立刻老实了,谁都不傻跑出去被追杀,在这儿更安全。
王凡答应他们服役期满,优秀的人可进军队,一般人可入商队。不愿留的可放自由。
此令一出立刻没了逃跑的计划,安全生产幸福生活不好吗?
现在的襄阳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各种交易络绎不绝,税收也是年年攀高。
有人在京城散布谣言说襄阳一城的税收抵得上两个京城,这让李钊很动心,董皇后却给他泼了凉水。
对恩人寡恩会伤了忠臣的心,而且三万大军都败给了王凡一万人马,拿下襄阳牺牲太大不划算。
这时京城又有传言,襄阳一城的税收抵得上一个大正,还有谣言说李林森的家底相当于两个大正。
最后搞成了闹剧,李钊无奈放弃了对襄阳的想法,开始琢磨下一个目标。
这几年来,李治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但回襄阳的决心一直没变,这也是他无法痊愈的关键。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当李治见好的时候,药石就会短缺。快不行了的时候又来了新药材。
李钊也巴不得李治早死,他就不用监国了,登基该有多美妙,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
每当李治能简单活动的时候,孝顺的太子就会给父皇献上几个妖媚的秀女,据说襄阳花魁就在李治身边。
现在的李治已经皮包骨头了,他也幡然醒悟,于是见到太子的时候要求传位于回襄阳度过晚年。
李钊当然高兴,找来大臣听皇帝意旨。大臣们有些惊慌,他们不希望李治传位,现在他们很满意。
太子永远监国才好,不要碰中枢权力,皇帝嘛……永远不要痊愈最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拗不过李钊坚持,李治和皇后皇妃们已经在回襄阳的路上了,三千禁卫军保护,一路风尘仆仆。
据说这三千禁卫军成为了李治却亲兵,将会一直守卫着他,直到生命尽头。
好像怕李治太清闲,还是对李治不肯传位有意见,反正是把宫中前皇帝的母妃们一并送给李治带去襄阳。
这让董皇后等人很是恼火,众多嫔妃纷纷选择跟随皇帝去襄阳行宫。
而李治在途中召见了三千禁卫军的统领,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是统领回去后一直愁眉不展。
王凡得知情况后很是意外,这李钊怎么还不登基呢?推一把吧!
于是上书一封,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劝谏李钊登基理政。
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大臣恨得牙疼,这个王凡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好好在襄阳待着你的,瞎操什么心?
李钊高兴坏了,终于有人支持他理政了,监国只有看的份,理政就不一样了,要处理政务。
但老皇帝已经偏瘫五六年了,再拖下去也行,可有人提了就不好再拖了,毕竟谁反对就会得罪将来的皇帝。
就这样,李治还没到襄阳,京都就换了主人,在李治到达襄阳的第三天,李钊正式登基了。
到了襄阳就想拿下王凡的李治没能得偿所愿,禁卫军统领去接收五卫的时候被客气的礼送出府。
王凡道:“朝令夕改乃亡国之道,你是想坑害陛下吗?”
禁卫军统领连称不敢,灰头土脸的回了行宫。
李治得知结果后大怒,骂王凡是奸臣是反贼,命令统领捉拿王凡,统领当即昏倒。
亲兵把他抬回军营后立刻龙精虎猛的喝起酒来,哪有昏倒时的狼狈。
统领也难啊!忠义王三万大军都被王凡打败,两万败兵现在还服着苦役呢,我去弄啥嘞?
而王凡也迎来了新皇旨意,加封王凡为一等镇南伯。
消息传到李治耳中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本来瘦弱的身躯更加佝偻了,他瞪着董皇后道:“可是你等计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