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检验船只性能,又能熟悉航线,还能让大伙儿感受下真正的航渡。”
赵文远补充道:“物资都备好了,淡水、干粮、简单的工具、几捆备用缆绳,还有应急的药品。”
“按五十人三天的量预备的,绰绰有余,船上救生的小舢板也检查过了。”
“嗯,黄山岛合适,距离适中,风险可控。”
王玄策手指敲了敲桌面。
“就这么定了!”
“张翰,你负责协调船厂整改验收,文远,你盯紧物资最后清点装船,我亲自带队试航,等船下水仪式后,挑个好天,风向合适就出发。”
商议已定,王玄策独自离开分行,骑马前往辽东城外的柳家别院。
他需要向柳叶汇报试航计划,并请示最终的意见。
别院依旧宁静祥和。
柳叶正在书房里翻阅辽东分行送来的一些关于海外物产需求的简报,李青竹和韦檀儿在廊下做着轻柔的针线活儿。
听闻王玄策来访,柳叶放下简报,在正厅见了他。
王玄策将新船情况、整改细节以及选定黄山岛作为试航目标的计划,条理清晰地汇报了一遍。
柳叶听得很仔细,末了,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
“好,你们考虑得很周全,细节决定成败,海上尤其如此。”
“黄山岛选得不错,距离适中,目标明确。”
他顿了顿,问道:“下水定在哪天?”
“船厂那边整改顺利的话,三日后清晨下水。”
王玄策回答。
柳叶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微笑道:“新船下水,是大事,盘山港第一艘能真正出海的大船,我得去看看,那天我会带小囡囡去观礼。”
小主,
“东家亲临,船厂上下必定士气大振!”王玄策精神一振。
“去吧,按计划行事,安全第一。”
...
三天后,天蒙蒙亮。
盘山港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海面平静如镜。
新船已被拖曳至船坞通往大海的滑道顶端,巨大的船体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雄伟。
船身光洁,昨日刚刷的桐油在晨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船厂工匠们、海外规划部的成员目光灼灼的盯着大船,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柳叶果然带着小囡囡来了。
他没有挤在喧嚣的码头,而是选择了离船坞不远的一座地势较高的小山头。
这里视野开阔,既能清晰看到整个下水过程,又能避开拥挤的人群。
席君买和薛礼一左一右护卫在侧。
小囡囡穿着粉色的襦裙,扎着两个小揪揪,被柳叶抱在怀里。
她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远处那个巨大的“木头房子”。
“爹爹,那个大房子会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