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样的抵抗又能持续多久?尤其是在南阳和潼关相继失守之后,整个大唐王朝都已经摇摇欲坠,如风中残烛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依靠那些沿途的墙头草们拼死抵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他们能够不在背后给李唐王朝捅上一刀,就已经算是相当仁义了。
“父皇啊,如今我们李唐,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方势力都应该放下以往的恩怨和嫌隙。
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派遣两路大军分别去抵御一东一南两路明军的猛烈进攻。
另一方面则要派出一位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使者,前往太原与刘武周取得联系。
向他详细说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如果刘武周不想独自去面对强大的明军,那么就请他出兵袭扰河北地区,以此来帮助我们李唐缓解当前的困境。”
正当众人都感到束手无策、愁眉不展的时候,李秀宁挺身而出,主动向父皇进言道。
“可是如今我李唐哪还有那多多军队?潼关和南阳本就是我方的门户,是抵御明军的重要前沿阵地,我们在此囤积了十几万大军啊!
再加上二弟之前损失的那数万兵马,我李唐竟然一下子就损失了足足二十万大军!而且这些可都是我李唐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啊!”
太子李建成面色凝重地说道,他对这些数字了如指掌,仿佛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李唐的一滴血。
“事到如今,已经别无他法了。”李秀宁冷静地分析道,“我们只能从长安调集四万人马,兵分两路,去阻挡明军的进攻。”
“一下子抽调四万大军,那长安怎么办?”李建成闻言,焦急地问道,“如果把这么多兵力都调走,长安岂不是会变得空虚无比?”
李秀宁无奈地叹息一声,道“现在的形势,也只能从汉中抽调三万兵马回援长安,并选派一位良将镇守。
只要我们李唐能够挺过这一劫,日后就还有机会重新招募士兵,与明军继续对峙。”
听了李秀宁的话后,李渊缓缓地闭上双眼,沉默片刻后,他摆了摆手,语气平静地说道:“既然秀宁如此有信心,那就按她所说的去办吧!”
众人见状,纷纷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开始商议具体的行动计划。
经过一番讨论,李秀宁主动请缨,决心率领两万人马向东进发,抵御明军。
对于李秀宁的能力,李建成心中还是颇为信任的。他深知妹妹自幼习武,武艺高强,且机智过人,有勇有谋。
于是,他连忙点头表示赞同,并嘱咐李秀宁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敌。
与此同时,南路军的主帅人选也确定下来,由李唐的另一名猛将李孝恭担任。
李孝恭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李建成对他的军事才能也十分放心。
在李秀宁和李孝恭相继带领兵马离开之后,皇宫中又传来一道旨意。
这道旨意是李渊下达给齐王李元吉的,命他坐镇汉中,一方面防御明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随时做好增援长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