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内部矛盾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勃然变色:“挟兵自重,抗命不遵!此乃人臣之大恶!战机稍纵即逝,他竟为一己私利,按兵不动,还要挟中央!可恨!可恼!”

尉迟恭怒吼道:“这厮分明是想当曹操!还想‘速决速行,立复’?我呸!就该立刻撤了他的职!”

此时众人看着那”建议“,“必须”,“立复”的字样,没人敢说这是个建议,大家都明白,这就是逼宫啊。

【对此,中央继续冷处理,再次发电到要求后续部队跟进。7月18日,陈昌浩直接发电,这一回是直接建议让张做军事上的一把。】

天幕下,汉朝。

刘邦气得直跺脚:“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直接让自己人出面推他上台!这陈昌浩这时候也是糊涂啊!”

张良叹息道:“上面一再忍让,意在维护团结,争取时间。然则,妥协未必能换来团结,有时反会助长野心。如今,对方已是图穷匕见了。”

刘邦烦躁的说道:“前一次是7月9日,第二次是7月18,这中间得耽搁了多少事啊”。

【总舵手说,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拧成一股绳。军情如果再拖下去的话,松潘的防守兵力会一天比一天强,整个战绩都会丢失掉。】

【核心领导们商量后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给了张总政治委员的位子。紧接着又成立了前敌指挥部,由徐任前敌总指挥,陈昌浩任前敌总政委。】

【所以现在军事方面的格局,总司令部是朱、张两人负责,前敌指挥是徐、陈两人负责。四个人里有两个是张的人。张认为,朱总为人谦逊,不会争权,而徐一直在他的控制下,陈是自己人,他觉得掌控指挥权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

天幕下,他们理解这是一种为了大局的无奈妥协,但心情都无比沉重。

三国,蜀汉。

刘备忧心忡忡:“权柄已然旁落,四人得组织他独占其三,张如今大权在握,他还会真心执行北上的决议吗?松潘战役,还能顺利进行吗?”

诸葛亮摇扇的手停了下来,目光深邃地望着天幕:“权力到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其心术的时候。只怕……北上之路,将更加波谲云诡,步步惊心。”

各朝古人看着天幕上显现的、因内部纷争而略显迟滞的军队调动,再想到北方不断加强的敌军防线,心中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战略方向的正确,能否抵消内部撕裂带来的巨大风险?无人能够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