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通过一句“收税的”和一句“保安队的”便控制了敌人,并成功控制渡口。而后前卫连为了扩大占领纵深,于是继续前进,因为连续奔袭作战,实在是太困了,他们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睡着了。】
【可刚睡没多久,副营长就把他们喊醒了,说前面的高山如果被敌人占据,就会把我军堵在谷底,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前卫连继续前进,占领山顶之后,战士们一看地形,觉得前面两座小山更重要,于是他们决定再次前进。】
天幕下,三国时期,蜀汉军营。
赵云看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战前就连续奔波数百里,疲极而眠,属实是人之常情,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闻令即起,这简直是吾等的楷模,军人之魂啊”。
赵云越说越激动:“更难得的是,这些普通士卒占领山顶后,竟能主动审视地形,判断出前方小山更具价值,再次前进抢占先机。这种战场主动与警觉,绝非寻常军队可比。”
诸葛亮羽扇轻摇,赞叹道:“子龙所言极是。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主观能动性吧,如此军队,焉能不胜?”
【事实证明前卫连战士们的决策是多么的伟大,没过多久,敌人的反扑部队就出现了,可我们的援兵也及时赶到了战场。】
【“旅长”带着干部团前来支援,亲自指挥,打退了这个敌人,紧接着干部团便利用打开的纵深展开掩护大部队过江,后面的五军团则在石板河准备阻击可能追击而来的敌人。】
天幕下,唐朝。
李靖目光锐利,赞道:“好一个梯次配置!前卫抢占要点,干部团巩固纵深,五军团断后阻敌。层次分明,职责清晰”。
程咬金:“干部团往前冲,更是做到了身先士卒,稳定军心。这样的军队,太厉害了”。
【龙街渡和皎平渡讲了,再来看看洪门渡口那边的情况,抵达洪门渡的三军团只找到一条船,千辛万苦,最后才渡过去一个团,可后续的架桥工作同样因为水流太急而失败。】
天幕下,汉朝。
刘邦咂了咂嘴:“这洪门渡口水流也这么急?看来天险就是天险,不是哪儿都能过去的。好在他们主力已在皎平渡得手,这边就算过不去,也无伤大局了”。
张良否定到:“既然是巧渡,那肯定不是这种主力勉强突围的情况,后续肯定有更值得学习的东西”。
刘邦想了想,这话没什么毛病,当即正了正身,得仔细看看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