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珠三角

然而,随着西方工业产品的涌入,传统手工业也面临着挑战。一些作坊开始尝试引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乡村,宗族文化依然根深蒂固。

祠堂是每个村落的核心,青砖灰瓦,雕梁画栋。

每逢重要节日或家族大事,村民们便聚集在祠堂里,举行祭祀仪式,商议村务。沙田地区,农民们在水网交错的稻田里辛勤劳作,种植着水稻、甘蔗等作物。

妇女们则在家中从事刺绣、编织等副业,她们的作品精致细腻,绣品上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编织的草席柔软舒适,这些手工艺品通过水路运往城市销售。

文化领域,新旧思想激烈碰撞。

新式学堂在珠三角各地纷纷建立,教室里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学习国文、数学、英语等现代课程,接受新思想的熏陶。

与此同时,传统的粤剧依然深受民众喜爱。戏台上,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画着精致的妆容,用悠扬的唱腔演绎着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下九路的太平戏院” 场场座无虚席,名角儿的精彩表演引得观众们掌声雷动、喝彩连连。

然而,繁荣的表象下也隐藏着危机。军阀混战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地盘,不断征兵征税,百姓苦不堪言。

土匪横行乡里,打家劫舍,许多村民被迫组织起民团自卫。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日益加剧,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大量工人失业。

在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渗透。

咖啡馆、西餐厅在广州等城市出现,一些时髦的年轻人开始穿着西装、旗袍,跳起交际舞。电影院里,放映着无声电影,但已经吸引不了观众,大家都在呼吁引进彩色有声电影,讨论必论【星际迷航】。

传统的生活习俗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春节时,舞狮、舞龙活动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端午节,河涌上举行着激烈的龙舟竞渡,选手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奋力划桨,两岸观众的呐喊助威声震天响。

1916 年的珠三角,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这里不断交融、碰撞。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在时代的浪潮中艰难前行,孕育着新的希望与变革,等待着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龙小云看资料看得入迷,老王则思维放飞自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复原东莞神仙产业,前世网红兴起之后,东莞小姐姐摇身一变变成网红,身价贵了千倍万倍,大家都光顾不起了,连陈医生都唱歌怀念【爱你不贵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