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突飞猛进的运输业

在这个热潮中,袁华——一位富有远见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激励计划。他宣布,每飞行延长五百公里,奖励五千金币;能够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项目,国家将奖励两万金币。这一计划如同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发了各地的热情。

同时,袁华还宣布,每年将举行一次航空器比赛,谁飞得最远、飞得最快,都将获得一千金币的奖励。这一消息传开后,各地的热气球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匠们和学者们纷纷投身其中,希望在这场飞行竞赛中脱颖而出。

长安的五气囊热气球、洛阳的六气囊热气球、南海城的海上飞行器、雅典的地中海飞艇、新世界城的大西洋飞艇、密西西比城的太平洋飞艇……这些项目不断在各地上马,不断在报备。整个世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向着天空进发。

随着天空飞行器的不断进化,海洋上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新世界城的造船厂在126年初进行了一次关键的测试,发现传统风帆结构竟然阻碍了钢铁巨轮的速度提升。经过一年的改造,新世界城的第一艘无风帆钢铁巨轮终于问世。这艘7000吨的巨轮,搭载六台定制发动机,两两串联推动三个巨大的金属螺旋桨,船身采用8:1的设计,最高航速可达23节,巡航速度也能维持在15节。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航海效率,为海洋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新世界城的钢铁巨轮首次航行便引起了全球的轰动。三百名海员驾驶着这艘巨轮,携带三千吨货物和两千吨燃煤,从亚马逊河出海口出发,一路向东抵达非洲前进城,随后绕过好望角,抵达帕提亚的海港。帕提亚的海港城市为了迎接这艘前所未有的钢铁巨轮,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向港口,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随后,巨轮继续航行至华夏在贵霜帝国的港口,卸下货物后,又装上了印度次大陆的棉花和香料,继续向南海城进发。当这艘钢铁巨轮抵达南海城时,整个华夏的海港城市都陷入了震动。这种前所未有的航海效率和载重能力,让华夏的船厂意识到,海洋运输业的竞争已经全面打响。

这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为新世界城的船厂带来了巨大的订单。短短时间内,他们收到了十五条7000吨海船的订单,其中两条甚至来自帕提亚帝国。这些订单足以让新世界船厂不眠不休地制造三年。

与此同时,华夏国的各个船厂也迅速行动起来,全力设计和建造超越7000吨的钢铁海轮。从南海城到长江沿岸,从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甚至欧洲的黑海城和雅典,全球的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场关于海洋运输业的竞赛全面展开。

在新世界城的钢铁巨轮完成环球航行后,帕提亚帝国的贵族阶层意识到,海洋运输的崛起将对传统的陆地贸易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在铁路和海港建设上迅速行动。于是,帕提亚帝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寻求华夏的帮助,共同打造未来的交通与贸易网络。

帕提亚帝国的贵族阶层深知,仅凭帝国自身的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铁路和海港建设项目。因此,他们决定主动与华夏展开合作。这是帕提亚历史上第一次如此积极地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而他们的目标明确:通过与华夏的合作,共同建设铁路大动脉和现代化船厂,提升帕提亚的交通与贸易能力。

帕提亚帝国的使者带着诚意和计划来到华夏,与华夏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紧张而高效的谈判。经过多轮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根据协议,华夏和帕提亚帝国将共同出资建设铁路和船厂,双方各承担项目建设的50%资金。铁路将从帕提亚的内陆城市延伸至沿海港口,形成一条贯穿帝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同时,帕提亚的主要港口城市将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并建造现代化的船厂,以适应未来海洋运输的需求。

协议还规定,项目完成后,双方将对半分配未来的收益,但帕提亚帝国仍可享有正常的税收收入。这一条款既保障了帕提亚帝国的财政利益,又为华夏的造船业和铁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合作协议一经签署,帕提亚帝国的铁路和海港建设项目迅速启动。在华夏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帕提亚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铁路建设从内陆城市逐步向沿海延伸,极大地加强了帝国内部的联系和物流效率。与此同时,现代化的船厂在帕提亚的主要港口城市拔地而起,为海洋运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铁路大动脉的联通和船厂的建成,帕提亚帝国的贸易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新建成的铁路不仅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还降低了运输成本。而现代化的船厂则为帕提亚的海洋运输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其能够建造更大、更快的海船。

帕提亚帝国的贵族阶层意识到,与华夏的合作不仅为帝国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更使其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通过与华夏的紧密合作,帕提亚帝国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传统的陆地贸易国家,转型为一个兼具高效铁路运输和强大海洋运输能力的现代化帝国。

帕提亚帝国与华夏的合作,不仅为双方带来了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更为人类的交通和贸易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铁路与海港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帕提亚的交通和贸易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华夏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公元128年,整个世界都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建设浪潮所席卷。在这一年,华夏国派出五万建设者,远赴帕提亚帝国,参与其铁路和海港的建设。与此同时,华夏国内也动用了大量劳动力,全面启动了横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的火车运输大动脉建设。而在遥远的欧洲,拜占庭到雅典之间的铁路项目也已破土动工。世界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向着更加紧密的交通网络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