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里奇接球,轻松打板命中!5:0!
“我的老天鹅啊!这球是怎么传过去的?!公牛队打得像一支训练了十年的球队!”斯泰西·金激动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挥舞着拳头,“手递手!无球掩护!反跑空切!二次空切!强弱侧联动!这简直是篮球战术的万花筒!斯科特·斯凯尔斯教练,你这个夏天到底对这支球队做了什么?!这已经不是我们认识的那支公牛队了!”
王宇航在场边眉头紧锁,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支公牛队,与季前赛时判若两队!他们的进攻不再是简单的球星单打,而是充满了团队配合和战术智慧。斯凯尔斯显然是将欧洲篮球的整体性、对空间的利用、球员的无球跑动,与三角进攻中强调的强弱侧平衡、多点策应以及为球星创造单打机会的理念,进行了一次极具创造性的融合!
这套体系,核心在于利用加索尔和乔·约翰逊这两位技术全面的球星,作为进攻的两个主要发起点和终结点,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他们。
当加索尔在高位持球时,他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高和视野,为外线跑位的队友(主要是乔·约翰逊、辛里奇、洛尔·邓)创造机会,进行精准的传球。这类似于三角进攻中的“高位策应”和“肘区策应”,但融入了更多西班牙式的快速传切和挡拆变化。
而当球权在乔·约翰逊手中时,他可以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进行单打,或者与加索尔、辛里奇进行挡拆配合。更重要的是,斯凯尔斯要求乔·约翰逊在单打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队友的位置,一旦出现更好的机会,必须毫不犹豫地出球。这类似于三角进攻中为核心球员创造“单打孤立区”的理念,但又强调了在单打受阻时的快速分球和二次进攻组织。
洛尔·邓和辛里奇,则在这套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和“连接点”的角色。洛尔·邓的无球跑动、空切和防守,辛里奇的组织、转换进攻和外线投射,都为加索尔和乔·约翰逊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们的跑位和策应,让整个进攻体系充满了流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如同三角进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角色球员。
这套进攻体系,既有欧洲篮球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又不失NBA球星的个人攻击力。它像一张精密编织、且不断变化形态的大网,将山猫队的防守切割得支离破碎。
山猫队的球员们,在开局阶段显然有些被打懵了。他们习惯了用自己流畅的进攻去压制对手,却没想到,今天遇到了一个在进攻端比他们打得更“团队”、更“聪明”,甚至更“难以捉摸”的对手。
雷·阿伦在外线被乔·约翰逊和洛尔·邓轮番照顾,每一次接球都异常困难,更不用说获得轻松的出手空间。伊戈达拉的突破,也屡屡陷入公牛队精心布置的内线协防陷阱。米勒在高位的策应,则受到了加索尔和斯威特尼的重点限制,很难像往常那样从容组织。
第一节比赛过半,芝加哥公牛队凭借着这套全新的、融合了欧陆风暴与三角迷踪的进攻体系,打出了一波惊人的22比8的攻击波,领先了卫冕冠军14分!
联合中心球馆彻底陷入了疯狂!球迷们挥舞着手中的毛巾,高喊着“Defense! Bulls! Defense!”的口号,他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王朝复兴的曙光!他们从未想过,在斯凯尔斯教练的带领下,公牛队竟然能打出如此华丽而又高效的进攻!
斯科特·斯凯尔斯站在场边,脸上依旧平静,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残忍。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他为这支公牛队准备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他的“变色龙”战术,才刚刚展现出它最迷人的一面。
王宇航则在场边迅速做出了调整,他示意球队加强对加索尔高位接球的限制,同时要求球员们在防守端更加积极地沟通和轮转,努力跟上公牛队快速的球权转移和复杂的无球跑位。
第一节比赛,成为了芝加哥公牛队新战术体系的完美展示。他们用一种近乎“降维打击”的方式,让卫冕冠军夏洛特山猫队,感受到了来自风城的、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