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办公室初步拟定的分工方案:
“根据各位副市长分管的领域,初步做了划分,每人领十件任务。另外,我这里留了有十二件公认最难协调、资金缺口最大的。还有十件事关全局、需要多部门乃至市委协调推进的,我已向程书记汇报,程书记原则上同意,市委常委们将每人牵头一件,我们市政府负责具体落实。”
一人十件,每件任务背后,都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复杂的部门协调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历史矛盾与阻力。
常务副市长万洲第一个开口,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和推诿:
“董市长,我不知道其他副市长忙不忙,我这边分管的都是日常运转和财政这一摊子,千头万绪,实在抽不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协调推进这么多陈年旧账。分个一两件还行,十件?我接不了。”
有人开了头,其他副市长也纷纷开始诉苦。
副市长苏镇海,分管交通、城建、水利,他敲着桌面上的文件:
“董市长,修建二环路这个提案,快十年了!光是前期论证会我都参加了不下五次。单是修路还好说,关键是拆迁!涉及四个区,上千户居民,补偿标准、安置房源都是大难题。十年前预算三千万,现在?我看三个亿都打不住!你让交通局去哪儿变出这笔钱来?”
副市长郝歆蕾扶了扶眼镜,看向董远方,语气急切:
“董市长,六千名民办教师的安置和补偿,按政策补贴一年工龄,每人平均要五千块,这就是三千多万!还有全市县乡中小学的危房重建,初步统计需要近两个亿!我这边一年的专项教育经费才多少?教育局又不是能创收的单位,这笔钱从哪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