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攻克樊城后的第三日,时间来到了武德二年三月,也就是历史上的建安二年三月。
这一天,他在樊城接见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吴王治书苏秦,见过征南将军。”苏秦微笑着向关羽行礼。
治书是东汉诸侯国中负责文书相关的工作的职务。
关羽眉头轻挑:“你不是替孙策出使扬州求援吗,为何转投到了吴王麾下?”
苏秦答道:“在下曾受辱于锦衣卫,后经公孙衍指点,愈发觉得孙策无有人主之姿,故转投吴王。”(详见章470)
关羽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嗤,眼皮都未抬一下,看向苏秦的目光里满是不屑:“可笑。你既然转投了吴王,为何朱元璋的援兵仍旧准时到达?”
“公孙衍乃朱元璋麾下谋士,要劝说也是劝你转投朱元璋,你怎么会跑到吴王麾下!”
素来以巧言善辩着称的苏秦,此刻却突然冷了脸,反驳道:“商人都知道买卖不成仁义在的道理,为何征南将军不清楚呢?”
“孙策好歹是我的故主,纵使我不堪受其辱,有意离去,也理应完成其交给我的任务,助其脱离危难才对。”
“至于离开孙策后如何择主,自是由我决定,与公孙衍无关。”
当时公孙衍的确有劝说苏秦转投朱元璋,但后续随着形势发展,苏秦觉得朱元璋命不久矣,便改选刘裕为主。
于纵横家而言,认谁为主其实无所谓,真正重要的是谁能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功名利禄、尽可能大的舞台施展抱负。
苏秦觉得刘裕有雄主之姿,兼之势力较小,麾下文臣不多,自己此刻投效,便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其中的含金量是目前成型的诸侯们所不能给予的,于是投奔了刘裕。
要说这纵横家一天起来做些什么事情,有一条绝对跑不了——“看人下菜”。遇到暴脾气就顺着他,遇到笨蛋就骗着他,遇到关羽这般人,就得显出自己的气节来。
至于到底有没有,你别管。
关羽闻言,态度果真好转了许多,问道:“吴王遣你而来,所为何事啊?”
苏秦不疾不徐地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说道:“昔日吴王与左将军结盟,约定一同攻打朱元璋,以长江为界平分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