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辽帝定鼎:萧峰携宝归朝定大理,西巡西夏布天下局

萧峰见他根骨奇佳,又心怀忠义,便将他带在身边,不仅亲手提拔他为将军,更将自己毕生所学的武艺与兵法倾囊相授,是他最为信任的嫡传弟子,忠诚毋庸置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感受到萧峰的目光,段乔深吸一口气,越众而出,在殿中站定,随即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铿锵如铁,掷地有声:“臣,段乔,领旨!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定将大理郡彻底消化,清查户籍、整顿吏治、开垦农田、驯养战马,使其成为我大辽最稳固的南方粮仓、最优良的南方马场,更要将其打造成未来陛下剑指中原、南征大宋时,最锋利的跳板!”

“好!”萧峰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龙椅上的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着十足的信任,“朕予你全权,一应人事任免、钱粮调配,皆可先行后奏。

朕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一年之内,朕要看到一个安稳、富庶、能为大辽提供源源不断支持的大理郡!”

“臣,遵旨!”段乔再次叩首,声音中充满了决心。

朝会结束后,段乔便带着萧峰拨付的五千精兵与一批粮草、官员,星夜兼程赶赴大理。

萧峰站在皇宫的高楼之上,望着段乔远去的方向,眼中露出几分欣慰——有段乔镇守大理,他便可以彻底放下南疆的心事,而大宋的西南门户,也已在不知不觉中,彻底向大辽敞开。

处理完大理的事务,萧峰的目光,缓缓转向了西方——那里,是西夏的疆域。

根据边境探马传回的密报,数日前,西夏内部发生动乱,西夏太后李秋水重返兴庆府,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掌控了西夏的军政大权,成为了西夏实际上的掌权者。

萧峰对此早有关注,如今大理已定,西夏便成了他下一步的目标。

他回到御书房,召来内侍监总管,沉声道:“传旨,准备仪仗,三日后,朕要亲赴西夏。

另,宣李妃(李青萝)前来见朕,令她随行。”

内侍监总管不敢耽搁,连忙领旨而去。

萧峰走到御书房墙壁悬挂的巨大地图前,那地图绘制得极为详尽,大辽、大宋、西夏、大理的疆域一目了然,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标注清晰。

他伸出手,手指缓缓划过地图上的疆域,从大辽的上京,到南方的大理郡,再到西方的西夏,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锐光,口中低声自语:“李秋水……先前万劫谷中,你我曾联手对抗慕容龙城,也算有过一段情谊。

如今你掌控西夏,是识时务归附,还是负隅顽抗?”

他之所以决定带上李青萝,正是因为李青萝是李秋水的亲生女儿。

此行前往西夏,他要双管齐下——一面凭借当年万劫谷的旧情,劝说李秋水归附;另一面,则以李青萝这层母女关系为纽带,软化李秋水的态度。

若李秋水识趣,主动将西夏并入大辽,那自然皆大欢喜,可省去刀兵之祸;若她冥顽不灵,妄图凭借西夏弹丸之地与大辽抗衡……萧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不介意再次施展自己的绝世武力,让那位“西夏太妃”明白,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算计与权谋,都不过是徒劳。

“一旦西夏归附,大宋便将陷入我大辽的三面战略包围之中!”萧峰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西面,是臣服的西夏,可从河西走廊出兵,直逼关中,威胁大宋的西北腹地;南面,是已化为郡县的大理,可沿长江溯流而上,直捣荆襄,切断大宋的南北联系;北面,则由朕亲率大辽主力铁骑,随时可突破长城,南下中原——三路并进,大宋纵有万里江山,纵有百万大军,亦将首尾难顾,疲于奔命,覆灭可期!”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是大势所趋之下的必然之路。

萧峰对此行志在必得,他已在心中做好了万全准备。

虽然李秋水是李青萝母亲,也是一个绝世美女。

但萧峰不是怜花惜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