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还少了一个导致袁氏落幕的罪魁祸首:袁绍。
说起来,袁氏可不是枉负“四世三公”之名。
袁氏自从崛起于朝堂,就没出过一个庸官、贪官、恶官,而且在正史中,汝南袁氏在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袁氏的落幕,起于未有任何官职的袁绍,源于他给大将军何进出了一个馊主意:引凉州、并州兵马入京。
而十常侍刺杀大将军何进后,袁绍又冲冠一怒,引兵直接屠了整个皇宫。
不要说东汉已立儒学为治国之学,哪怕是在儒家被各国摒弃的战国,这也是大逆不道之举。
由于袁绍私结党人、爱士养名,却不应朝廷征辟。
袁隗曾为此呵斥过袁绍:“汝且破我家!”
此言倒是促使袁绍应了朝廷征辟,可他却是应的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投靠了外戚集团,进而惹出了大乱子。
即便如此,袁绍还是有机会拨乱反正。
正史中,董卓进京后,同是何进手下的都骑尉鲍信曾劝袁绍:
“董卓控制强大的军队,将有叛变的意图,现在不早点儿设法对付,必定被董卓控制。趁着董卓刚到,士兵疲劳,袭击董卓,可以捉住他。”
然而袁绍畏惧董卓,竟然不敢。
可袁绍后悔吗?
他自是后悔的。
否则,他也不会当面顶撞董卓,然后逃出京都。
可有胆量顶撞董卓,是倚仗自己“四世三公”的家世和袁氏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
可他哪里想到,董卓可比他狠多了。
他逃出京都,董卓即刻就下了通缉令,并斩杀了京都内袁隗全家。
而因为蔡成来到东汉,他竟然连联军的盟主都没当成,从此便杳无音讯,不知所踪。
袁绍没有循着袁氏本来的发展路线走,想另辟蹊径,估计他也是因只是袁逢的从子(过继来的儿子),袁逢死后,在袁氏一族中就不再受重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