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心中思忖,今日公孙止的态度较之前似乎缓和了些许,可此刻又突然抛出这般提议,实在是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无奈之下,勉强挤出一丝讪笑,顺着公孙止的话茬开口试探:“不知贵使心中所想的协商方式是怎样的呢?”
公孙止脸上笑容不减,“本使闻南朝设有左右二相,此次协商,不妨就从二位丞相之中挑选一位,主持大局,如何?”
听闻此言,王应麟心中一紧,此事涉及丞相,已是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
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支吾道:“贵使,下官职权有限,此事还需陛下亲自决断。依下官之见,不如……”
公孙止哪会给他把话说完的机会,冷笑一声,直接出言打断:“王尚书,据本使所知,眼下史弥远与吴潜俱都赋闲在家,皆有闲暇同本使磋商此事。”
小主,
王应麟心中愈发诧异,对公孙止的意图愈发摸不着头脑,但又不好推脱,只得出声敷衍:“贵使稍作等候,下官这就入宫觐见陛下,恭请圣裁!”
言罢,王应麟匆匆入宫,求见赵昀。
赵昀听闻公孙止点名要两位丞相参与协商,脑海中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史弥远,在他心中,史弥远经验丰富,处理此类事务更为妥当,于是当即颁下旨意。
然而,史弥远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人老成精,不想卷入泥潭。
故而,他借口自己年老体弱,已是卧病不起,婉言拒绝了皇帝的旨意。
第二日早朝,赵昀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将公孙止提出的条件告知大臣,随后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大臣们听闻后,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赵昀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混乱的场景,只觉心烦意乱,头痛欲裂。
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此重大的决定,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来拍板。
赵昀向来对吴潜心存不满,可此时史弥远已然婉拒,自己又一时没有更好的主意。
况且吴潜虽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不会投靠外敌。
沉思良久,赵昀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暂且莫要争论。”
“此事关乎我大宋国运兴衰,朕也需慎重思量。”
“朕决定,答应蒙古使节的提议,全权指派吴卿为代表,与蒙古使团展开谈判。”
吴潜接过圣旨,心中窃喜,随后领着王应麟等一众大臣,前往馆舍与公孙止进行磋商。
此时的公孙止早已在帐内等候,见吴潜等人到来,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热情相迎:“吴相国,久仰大名,今日终得一见,实乃幸事!”
吴潜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拱手还礼:“使节大人客气了。”
“此次奉我朝皇帝旨意,前来与大人商谈,还望大人以两国和平大局为重,共同寻求解决之法。”
公孙止微微点头,脸上挂着淡笑,“吴相国,本使自然是期望两国能够和平共处,永息干戈。”
“只是,使节在南朝境内遇刺,大汗盛怒难平,还望南朝能拿出诚意。”
双方一番寒暄之后,迅速切入谈判正题。
谈判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言辞激烈交锋。
吴潜凭借着多年在官场积累的经验,据理力争,为大宋争取最大利益;公孙止则步步紧逼,试图达成蒙古国的目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了初步协议。
然而,对于 “天下武林大会” 一事,吴潜知事关重大,不敢擅自做主,需请皇帝圣裁。
公孙止见状,也不阻拦,提出暂时休会,让吴潜回去向皇帝请示,待商议出结果后,再做答复。
吴潜不敢耽搁,立刻进宫面见赵昀,将谈判的详细情况禀报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