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脸色一沉,目光像毒蛇般盯着杨过:“本使者代表蒙古而来,你竟敢如此对待我。”
随后,又将目光转向赵昀,“宋国皇帝,你可知道,若本使有何闪失,大蒙古国铁骑必将踏平中原,血洗南朝!”
赵昀看着杨过和使者针锋相对,心急如焚,一旦双方冲突升级,大宋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看了看面无表情的杨过,又看了看满脸愤怒的使者,小心翼翼地说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朕不会取你性命!”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王应麟再次走出队列,清了清嗓子:“使者远道而来,想必也是为了两国和平。”
“既然使节已依例见礼,不如先坐下来,商议一番,如何?”
使者看了一眼王应麟,又看了看杨过,见杨过没有让他起身的意思,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暂且放下此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使节此次前来,是代表大蒙古国通知宋国增加岁币,否则……”
赵昀一听,脸色变得煞白,增加岁币意味着大宋百姓的负担将更加沉重,可若不答应,又担心蒙古国会借机发动战争。
一众文武官员皆是沉默不语,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得仿若泰山压卵,一触即溃。
赵昀心中犹豫不决,不知如何作答,只得将目光投向杨过,眼中满是求助。
杨过看出赵昀的心思,朗声道:“皇帝,这岁币给不得。一旦答应,只会让蒙古人得寸进尺。”
“与其平白资助敌方增长实力,还不如将钱财用在整顿军备上,保我汉人山河!”
使者听了杨过的话,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哼,宋国皇帝,岁币之事,我劝你好好思量。”
“否则,我大蒙古国只好南下自取!”
杨过毫不畏惧,目光盯着蒙古使者,冷声回应:“汉地百姓何止千万,蒙古国若敢来犯,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杨过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大殿内久久回荡,让殿中文武心中热血沸腾。
文宋瑞朗声附和:“只要我大宋上下一心,区区蛮夷,何足为惧!”
赵昀不想事情发展到两国兵戎相见的地步,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众卿家,木教主所言之事,事关重大。”
“至于蒙古使者,你们远道而来,不妨先在驿馆休息,待朕与群臣商议后,再行答复。”
蒙古使者冷哼一声,显然对这个答复并不满意:“宋国皇帝,我大蒙古国的耐心可是有限的。”
他看了看赵昀,又看了看杨过,权衡利弊后说道:“再给你们三日时间考虑。”
“三日后,若不答应,我大蒙古国铁骑定将踏平南朝!”
说完,他一扭头,不再理会赵昀和杨过。
赵昀连忙示意王应麟派人将蒙古使节送回鸿胪寺。
杨过看着被人抬着的蒙古使者,指着地上的潇湘子、尼摩星:“你可以走,这两个不行!”
使者见状,心中大惊,怒喝道:“宋国皇帝,你敢斩杀蒙古国使者?”
赵昀脸色尴尬,结结巴巴地解释:“使者误会了,这是误会。”
使者冷哼一声:“误会?那为何要扣押我的随从?”
赵昀连忙否认:“绝无此事!我大宋与大蒙古国向来交好,怎会做出扣押使者随从的事来。”
杨过这时冷笑着开口:“这两人可不是使节随从,也不是蒙古国使节!”
“这两人是昨夜率人入宫行刺皇帝的刺客。”
说到此次,满脸笑意地看着跪在地上的蒙古使者:“使节莫非与这两个刺客熟识?”
使者脸色一变,狡辩道:“你休得血口喷人!我大蒙古国怎会刺杀宋国皇帝,这必定是你恶意栽赃!”
潇湘子见局势对自己不利,大声叫嚷道:“在下二人,今日是第一次进宫,怎会是行刺之人?”
“定是你居心叵测,想要挑起宋蒙两国交战!”
杨过笑道:“潇湘子,我明教向来行事光明磊落,从不与人勾结。”
“倒是你们蒙古国,野心勃勃,妄图吞并我汉人的山河,到底是谁居心叵测?”
“你与尼摩星此次南下,又是所为何来?”
尼摩星面露诧异,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你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