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宋帝杀弟兄,魏主好佛禅

济公传奇 王钟亭 5259 字 22天前

刘休佑既去,宋主刘彧秘密嘱咐屯骑校尉寿寂之等,在后面追随刘休佑,自己启跸还宫。天色将暮,日影西沉,刘休佑尚未抓得雉,控辔驰射,不意后面突然闯来数名骑士,冲动马尾,马遇惊跃起,竟将刘休佑掀翻倒下。刘休佑料有急变,奋身腾立,顾见寿寂之等人,正要诘问,那寿寂之等已四面凌逼,拳足交加。刘休佑颇有勇力,也挥拳抵敌,横厉无前,忽然背后被人暗算,刘休佑知道是刘彧派人下手杀自己,反抗时候来不及,被当场杀死。

寿寂之驰回报告宋主刘彧,报称骠骑坠马,刘休佑原任骠骑大将军,所以有此传呼。

宋主刘彧佯装感到惊愕,即遣御医络绎往视,医官检验伤痕,明知是被殴打而毙,但返报气绝无救罢了。殓葬时尚追赠司空,旋且废为庶人,流徙家属。究竟要露出真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中忽然传起谣言,谓巴陵王刘休若,有大贵之相,宋主刘彧复召刘休若为南徐州刺史。

刘休若将佐,都劝刘休若不宜还朝,中兵参军王敬先进言道:“荆州带甲十余万,地方数千里,上可匡天子,除奸臣,下可保境土,全一身,奈何自投罗网,坐致赐剑呢!”

刘休若明为应诺,至王敬先趋出,即令人把他拿下,奏请加惩,奉诏将王敬先诛死。及启行入都,刚好宋主刘彧生病,医治乏效,自恐病不能兴,特召杨运长等筹商后事。

杨运长独指斥建安王刘休仁,以为此人不除,必贻后患。宋主刘彧尚觉踌躇。嗣闻宫廷内外,多是属意刘休仁,拟俟宋主刘彧晏驾,即行推戴,仍恐出运长等谗言。于是决计先发,召刘休仁直宿尚书省。刘休仁至尚书省中,闲坐多时,已经将要夜半,乃和衣就寝。蓦然有诏使到来,宣敕赐死,且进毒酒。

刘休仁见状,为此痛骂刘彧,道:“猪王你能得到天下,是谁的功劳!兄长在位时诛杀兄弟,最后子孙断绝,你不吸取教训反而枉杀兄弟忠臣,我大宋社稷还能长久吗?”

原是冤枉,但松滋兄弟,并无致死之罪,汝何故奏请诛夷?诏使逼令饮酒,刘休仁道:“我死后,看他能活到何时?”

说着,遂取杯饮尽,未几毒发身死。死时,年仅二十九岁。宋主刘彧虑有他变,力疾乘舆,夜出端门,及接得刘休仁死报,才复入宫。

可怜可怜,刘休仁在前废帝年间,与明帝被一同囚禁在宫中,通过自己的机智,多次使得前废帝放下杀机,保住了自己与明帝的性命。他在前废帝死后,率先去向明帝称臣,簇拥着明帝到宫中接受百官朝拜,将明帝推向了皇帝之位。

后又建议诛除孝武系在世诸王,铲除了明帝潜在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明帝刘彧的皇位稳固。

在军事上,明帝刘彧即位后,面临着“诸方逆命”的恶劣局面。刘休仁不惧危难,统兵南征刘子勋的寻阳政权。他亲冒矢石,连破叛军,在军粮短缺的情况下,力稳军心不变,并收降十万叛军,督军攻破寻阳。

后又先后平定荆州、郢州、雍州、湘州、豫州等地,扫清刘子勋的残余势力,使得国内各州郡都臣服于明帝的统治之下。如今却被这个自己一直帮助的兄弟逼害,奈何?

且说刘休仁被逼死,到了黎明宋主刘彧又下一诏,诈言刘休仁谋反,惧罪引决。应降为始安县王。惟刘休仁之子刘伯融,许令袭爵,刘伯融为刘休仁妃殷氏所出。

殷氏嫠居抱病,延医生祖翻诊治,祖翻面白貌秀,殷氏亦甫在中年,两下相窥,你贪我爱,竟相拥至床,实行那针灸术。后来奸案发觉,遣还母家,亦迫令自尽。裸体纵欲,已成常事,何必勒令自尽!

宋主刘彧且语左右道:“我与建安年龄相近,少便款狎,景和、泰始年间,原是仗他扶持,今为后计,不得不除,但事过追思,究存余痛呢!”

说至此,潸然泪下,悲不自胜,左右相率劝解,还说是情法两全,可以无恨。彼此相欺,亡无日矣。

先是吏部尚书褚渊出为吴郡太守,宋主刘彧谋杀刘休仁,促令入见,流涕与语道:“我年甫逾壮,病日加增,恐将来必致不起,今召卿进来,特欲卿试着黄砟亍!

小主,

看官道黄硎呛我拢吭来是当时乳母服饰。宋主刘彧以子刘昱年幼,有志托孤,乃有此语。

褚渊婉辞慰答。及与谋诛刘休仁事,却由褚渊谏阻,宋主刘彧怒道:“卿何太痴!不足与计大事!”

褚渊乃恐惶从命。既而进右仆射袁粲为尚书令,渊为尚书左仆射,同参国政。

适巴陵王刘休若,到了京口,闻得刘休仁的死耗,惊惧交并,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接到朝廷手敕,调任江州,惟促令入都相见,定期七夕会宴。

刘休若不得已入朝,宋主刘彧尚握手殷勤,叙家人谊。到了七夕宴期,刘休若入座,主臣欢饮,并没有什么嫌疑。

宴罢归第,时已入夜,偏有朝使随到,赍酒赐死。刘休若无可奈何,只好一饮而尽,转眼间已是毙命。朝廷追赠侍中司空,命子冲袭封,总算敷衍表面,瞒人耳目。

又调刘休范刺江州,刘休范在兄弟中,最为朴劣,宋主刘彧曾经对王景文说道:“休范材具庸弱,不堪出镇,只因我承大统,令他富贵,释氏谓愿生王家,便是此意。”

承情之至。王景文唯唯而退。其实文帝十九子,除了宋主刘彧外,此时只刘休范尚存,不过因他庸愚而寡识,刘彧觉得他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尚得苟延残喘,但也是死多活少,命在须臾了。文帝十九子,已见前文,故本回不再复述。

宋主刘彧又欲规复淮北,命北琅琊、兰陵太守垣崇祖出师,当时北琅琊、兰陵两郡,已经被北魏陷没了,垣崇祖侨驻守郁洲,只率领数百人袭入魏境,占据住了蒙山。魏人闻信出击,垣崇祖恐众寡不敌,仍然引兵反还。

北魏自拓跋弘即位,第一年改元天安,第二年又改元皇兴。

北魏的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467年10月13日),后宫的李夫人生下一子,取名为宏,由冯太后取来入自己宫中,勤加抚养。

当初,在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北魏的文成帝拓跋濬去世。

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尊奉嫡母皇后冯氏(冯太后)为皇太后。

和平六年(465年),车骑大将军乙浑上台后,看到献文帝拓跋弘年幼,趁机借用献文帝拓跋弘的诏令,大肆排斥异己,建立独裁的统治。乙浑把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司卫监穆多侯害死。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从汤泉入朝,乙浑又把他杀了。五月十七日,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他很快夺取权力,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并于七月初二日被封为为丞相,位居诸王上;朝廷内外,事不拘大小,都由他断决处理,自封为太原王。

面对凶残的乙浑,年纪尚幼的献文帝拓跋弘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在冯太后那里痛哭。开始时,冯太后对乙浑疯狂屠杀大臣也没有任何办法,也不敢得罪乙浑,只能拜他为丞相,以此保住献文帝拓跋弘的帝位。由于权位的逐渐稳定,乙浑的欲望愈来愈大,已经不满足于丞相的地位,准备伺机发动宫廷政变,自己登基做皇帝。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初二日,冯太后诏命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军,包围乙浑府并把乙浑杀死。由于局势混乱,冯太后下诏临朝听政,处理所有的军国政务。

后来,冯太后因为抚养嫡子皇帝的儿子,于是一面把政权付还给魏主拓跋弘。

魏主拓跋弘始亲国事,追尊其生母李贵人为元皇后,向例北魏立太子,即将生母赐死。

拓跋弘册为太子时,李贵人应依故事,条记事件,付托兄弟,然后自尽。此等秕政,实属无谓。拓跋弘回忆生初之事,当然伤感,因而追尊为后。自亲政后,大小必察,赏不滥,刑不苛,黜贪尚廉,保境息民,十五六岁的北朝天子,居然能移易风俗,整肃纪纲,中书令高允,却也竭诚辅导,知无不言。所以皇兴年间,魏国称治。惟冯太后尚在盛年,不耐寡居,巧值尚书李敷之弟李奕,入充宿卫,冯太后见他年少貌美,遂引入宫中,赐以禁脔。宫女等素来忌惮其雌威,不敢窃议,所以李奕得出入无忌,曾与冯太后交欢,只瞒着魏主拓跋弘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