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手笔(4)

曹昂在知晓这些时,内心是很高兴的。

颁布这一令一制,与兴屯紧密结合起来,便能有效吸纳流民,充实屯田户口,增强编户齐民的可控性,这使‘中枢’具有持续性的可控赋税来源,进而强化对地方的掌控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关键是在这大背景下,还涉及到其他举措,如清查土地,核验户籍,整顿吏治,这无不指向了地方上的特权群体。

可以预见,这在之后必然会起风波及冲突,毕竟牵扯到了核心利益,对于既得利益群体来讲,他们如何能坐视所得被挤压呢?

不过对于这些曹昂却有着十足的信心。

只因曹操颁布试行的地域太巧妙了。

冀兖豫荆四州,是处于曹氏核心掌控区域,且多数是曹氏以强劲兵锋征服,这就使曹氏无惧那些反扑。

冀州,这是曹操所实领的,且在治下分驻大批精锐,冀州牧府真要试行新制,这期间谁要是敢反对的话,就等着来自曹氏精锐的铁血镇压吧。

兖州,曾经在曹氏麾下份量很重,可因为兖州之变的发生,导致兖州受损很严重,虽说在解决吕布后,曹操听从曹昂的劝说,没有杀陈宫,继而使兖州诸族顺势低头,但有汝颍一派压着,这影响力终究是不必从前了。

荆豫两州就更没什么好说的,曾经都是曹昂节制下的,关键是两州治下主要官员,除却颍川郡外,都被曹昂所表才俊担任要职,更别提荆豫两州治下,是驻有一定规模的精锐,真要是出些什么状况,是能第一时间出面解决的。

‘只希望因为该制的问世,地方上出现叛乱的会少一些。’

联想到这些的曹昂,眉头却微蹙起来,随着权势与地位的不断增长,曾经他熟知却不理解的事情,眼下却是都理解了。

在原有时间线上,建安九年看似没有多少大事发生,但是收田租令的颁布,却是带着极深远影响的。

对于一个国朝而言,没有什么比赋税制度更重要了。

可在这一年曹操却改变了汉室的赋税制度。

这对于汉室本身,还有治下的特权群体来讲,都是产生极深影响的。

在曹昂看来,如果该制能试行的很好,并逐步推行到曹氏所控诸州治下,在此期间不断改进与完善,那么属于汉室的底色,就不像先前那样纯粹了。

因为具有汉室特色的赋税制度不复存在了。

这还了得?!

‘还好此前举荐娄圭、严象、赵咨他们去丞相府为官了,不然如此重要的转折,就不能更全面的推行了。’

曹昂思绪感慨之下,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

聚于堂内的众人,此刻正等待着曹昂开口。

“伯仁,与诸公,诸君介绍下北军情况。”曹昂扫过众人,目光终落于一人身上,而随着曹昂的话讲出,时任北军中侯的夏侯尚起身应诺。

一道道目光汇聚到夏侯尚身上。

这次卫将军府召开军议,南北两军是不知情的,不过作为北军中侯的夏侯尚,却受邀前来参加。

‘我这次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切实帮丞相府分忧,转移火力!!’看着起身的夏侯尚,曹昂眼神坚定起来。

对于朝堂上的斗争、博弈是怎样的,曹昂再清楚不过了。

曹操的压力太大了,必须要有人为他分忧才行。

原有时间线上,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够起到这等作用,甚至曹操还要兼顾对外,这也使曹操留有很多遗憾。

可现在不同了。

在曹昂思量之际,夏侯尚讲述着北军五校情况,特别在将校、兵额、粮饷等层面进行了细致阐述。

参加军议的陈宫、田丰、荀谌等一行人,还有卫将军府所辖一众属吏,在听到夏侯尚所讲种种后无不紧皱眉头。

北军治下情况太复杂了。

兵额虚报严重,将校错综复杂,粮饷调度混乱,空额吃饷肆虐,种种积弊早已深入骨髓。

因为夏侯尚讲述的种种,使得堂内众人看其眼神变了。

原本被视为禁旅精锐的北军,竟然会如此的复杂,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难道这些问题,丞相府这边就不插手过问吗?!

亦是在这等思潮下,一些人敏锐的抓住关键所在。

或许这就是有意留下的呢?

目的正是为留给曹昂立威的!

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若无积弊可查,何来立威之机?

随着夏侯尚讲明种种,堂内气氛渐为凝重,得曹昂眼神示意,秦松起身讲述起南军的情况。

南军情形亦不容乐观。

但也是这样,使得一些人更坚定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