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五年冬,北京,乾清宫。
朱翊钧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之后,身上穿着常服,并非正式的朝服,但明黄色的袍服上依旧绣着精致的龙纹,不怒自威。
他已三十六岁,长期的深居简出和养尊处优,让他的面容比去年略显丰腴,下颌的线条不再如刀削般分明,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
他并未戴翼善冠,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
御案对面,首辅申时行恭谨地坐在绣墩上,虽已是花甲之年,腰背却挺得笔直,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与恭顺。
皇太子朱常澍则静立在御案一侧,与他父皇相比身形尚显单薄,穿着杏黄色的龙纹便袍,仔细聆听着父皇与首辅的对话。
此刻,他们商议的正是关于二位皇子——皇帝的第二子和第三子就封倭国的事宜。
倭国已然臣服,如何分封以巩固大明在那里的统治,是当下的要务。
朱翊钧的手指在地图上倭国的区域缓缓划过,最终点在了两处。
“朕意已决,”
“老二,就封在关东平原,那里土地肥沃,水道纵横,是倭国腹心,旧势力盘踞,正需强藩坐镇,方能震慑宵小,使其彻底归化王道。”
“封号……便定为‘齐王’吧。”
他的手指继而向西移动,落在九州岛上:“老三,封于九州岛肥前一带。此地毗邻朝鲜、大明,海贸便利,让他在此地,好生经营,既可监控海疆,亦可作为我大明向海外拓展之臂助。”
“封号,便用‘越王’。”
申时行微微颔首,捋着胡须道:“陛下圣明。齐王镇腹心,越王扼咽喉,足可保倭国平靖,永固大明东疆。”
他顿了顿,话锋自然转到了南方:“相较于倭国,南洋情势则更为特殊。康王殿下所据之南洋,地广人稀,土番杂处,西夷环伺,且远在万里重洋之外,讯息往来动辄数月……”
到了九月份的时候,南洋府康王殿下被刺杀的消息才传到了大明朝来。
天子得知之后非常愤怒,满朝文武也是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