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京师大学堂 11

但其他部衙的官员们,还是多少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

在这老御史的惊呼声后,另一位官员出班,情绪激动地奏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圣学渊深,浩如烟海,穷尽一生尚不能窥其涯岸,何以分心去学那蛮夷之语?此非舍本逐末乎……”

有一个人开了口,诸多官员也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臣附议!” 又一位大臣站出来,“陛下,技艺之事,自有工匠操持,何须士子为之,士人当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习圣贤书,明君子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使士子皆去钻研那奇技淫巧,学习夷言鸟语,岂不乱了读书人的根本?长此以往,臣恐人心不古,圣学衰微啊……”

“互通有无?陛下,我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何需与那远夷互通有无?彼等蛮荒之地,又能有何物可供我天朝采择?”

“若论造船等技术,我大明宝船当年七下西洋,威震四海,技艺早已登峰造极,又何须与彼等交流?此乃以珠玉换瓦砾,徒损国体!”

“祖宗之法不可变!陛下,引入夷学,恐非国家社稷之福啊!”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坚守华夷之辨,认为学习西方语言和技术是自降身份……

二,坚持儒家传统是学问根本……

三,对西方技术嗤之以鼻,认为天朝无所不有,无需向外学习……

当然,坚持的这么多点,说白了,八个字就能概括,天朝上国,目中无人……

朱翊钧端坐御座之上,面色平静地听着这些慷慨陈词,心中却不禁泛起一丝无奈。

大明朝,对于外来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就是心态,这方面转变,需要些时间。

他开办京师大学堂的初衷,正是要打破这种故步自封的壁垒,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新的活力。

眼下的阻力,对于一个登基二十五年的君主来说,不算什么大难题。

“众卿所言,皆是为国之心,朕心甚慰。”

“习夷语,非为崇洋媚外,乃为知彼……学技艺,非为奇技淫巧,乃为强国……”

“朕并非要废弃圣学,而是要于圣学之外,再开一扇窗,呼吸些新鲜之气。”

“京师大学堂,并非取代国子监,而是与之并行不悖,为我大明培养通晓古今、融汇中西之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