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时候,饥渴难耐。
到了清晨,硬棒棒的也不多想那事。
两个女子不敢多言,赶忙穿好衣服便躬身退出了寝房。
朱常洛自行披上一件素色的棉袍,走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让凛冽而清新的寒气涌入,精神为之一振。
他来到偏殿一间特意布置的静室,室内陈设简单,香烟袅袅。
正中的紫檀条案上,供奉着道教三清的神位。
净手之后,神情肃穆地取出三炷上好的檀香,就着长明灯点燃,恭敬地插入香炉之中。
青烟笔直上升,散发出宁神静气的香气。
随后,他盘膝坐在蒲团之上,手掐子午诀,开始默诵《黄庭经》,进行每日雷打不动的早课。
少年郎的身影在晨曦微光与缭绕香烟中,显得有几分出尘的孤寂……
早课刚毕,静室外便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他贴身的内侍,一个名叫双喜的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到静室门口,隔着门帘压低声音激动地禀报:“殿、殿下!宫里来人了!陛下口谕,召您即刻入宫觐见!”
蒲团上的朱常洛闻言,诵经声戛然而止。
他猛地睁开眼睛,平静无波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期待。
但他很快收敛了情绪,恢复沉稳,应道:“知道了。更衣。”
他迅速脱下身上的素色道袍,换上了一袭符合亲王身份的、略显庄重的常服,虽未正式册封,但用度已按亲王规格。
在双喜和几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了前往紫禁城的马车。
乾清宫内。
朱翊钧正在批阅奏书,御案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题本。
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悄步走近,低声道:“皇爷,大殿下到了。”
朱翊钧头也没抬,只是“嗯”了一声,继续看着手中的奏疏,朱笔未停。
不一会儿,身着常服的朱常洛低着头,脚步略显急促地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