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李成梁的“帅爷”称呼,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畏与信任——这位来自天朝的老帅,不仅带来了强大的武备和严明的纪律,更给了他们这些底层贱民一个翻身做“人上人”的机会。
当然,这些士兵都知道,他们要拼命。
不过,对于穷苦老百姓来说,不怕拼命,就怕拼了老命,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直都是如此,想要一支军队保持战斗力,要想民族保持凝聚力,所用的无非就是牧之高喊的那句: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战争的齿轮一旦转动,便再无停歇。
沿海烽燧台,狼烟日夜不息,了望兵的眼睛熬得通红,死死盯着海平线。
通往北部边境和各大港口的官道上,辎重车队络绎不绝,满载着粮草、火药、箭矢、被服。
民夫在军官的喝令下奋力推动沉重的粮车。
汉阳城内的军器监,炉火日夜不熄,铁锤敲打声如同战鼓。铁匠们赤膊挥汗,打造着枪管、刀矛、箭头。硝石、硫磺、木炭被源源不断运入火药作坊。
乡野之间,无数经过基础训练的乡勇被迅速征召,补充入二线卫所,负责地方守备和粮道安全。
他们或许装备不如一线战兵精良,但那份保家卫国的意志和对“帅爷”的信任,同样坚定。
李舜臣也到了釜山,与大明山东水师的将领在地图前反复推演,每一个可能登陆的海湾,每一处适合伏击的海峡,都在沙盘上被标记、被模拟攻击……这是做足了准备。
整个朝鲜半岛,在李成梁这只铁腕的推动下,如同一座巨大的、精密运转的战争堡垒。
燧发枪的齐射声、火炮的轰鸣声、战舰出航的号角声、士兵操练的喊杀声、铁匠铺的敲击声、车马的辚辚声……
交织成一曲雄浑而冷酷的战歌。
每一个朝鲜士兵,无论是手持燧发枪的一线精锐,还是扛着长矛的乡勇,心中都回荡着李成梁那惊雷般的话语……
“倭奴送死来了!”
“将士们的功业爵位到了!”
三千里江山,数十万枕戈待旦的明鲜儿郎,在“帅爷”李成梁的意志下,已如满弦之箭,只待倭寇撞上门来,便给予其最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