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之事,虽难,却非不可为。寺庙多余田产,众所周知,朝廷若是有意督办,总能筹办得当。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岂能因噎废食?”
………………
随后,几位重臣的表态,代表了内阁和强力部门的意志,立刻压下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殿内的争论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御座。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冕旒下的神色平静无波。
待争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瞬间压服了殿内所有杂音:“众卿所议,朕已尽知。”
“设立官立蒙学,复太祖学田旧制,授蒙童以识字算法,此乃朕既定之国策!关乎社稷未来,不容置疑!”
“至于纳入考成法,”他语气加重,“此乃朕与申先生及内阁反复商酌所定,无考成,则无督促;无督促,则良法美意必成具文,此事,毋庸再议!”
“不管困难有多少,都要先开始走第一步。”
“推行细则,内阁领衔,会同吏部、户部、礼部、工部详议,务求稳妥周全。学田来源、管理章程、考核标准,皆需明文定例,严防胥吏扰民、虚报冒领!”
“此政,朕将亲自督办!各部、各地方衙门,务须实心任事,不得推诿懈怠!凡有阳奉阴违、敷衍塞责、借机渔利者,一经查出,严惩不贷!勿谓朕言之不预也!”
朱翊钧的定调,为官立蒙学的推行盖上了最权威的印章。
反对者纵然心中不满,也无人敢再置一词。
朝会的气氛,似乎终于要在这项关乎未来的新政议题中走向尾声。
官员们开始在心中盘算这新政对自己的影响,是机遇还是额外的负担……
然而,就在申时行准备退回班列,司礼监陈矩也准备高唱“退朝”之时,御座上的朱翊钧,却仿佛不经意间,又提起了那个已经被他“处理”过的话题。
他轻轻咳了一声,声音在安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哦,对了。朕方才想起朝鲜宁国公李成梁之事……”
此言一出,殿内刚松弛一点的气氛瞬间又凝滞了,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靖国公戚继光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微微蹙起。